“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编-中国文明网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编

发表时间:2024-06-02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打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研究安排下一步工作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走深走实,5月29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座谈会上,地方承办单位代表、专家学者代表和听众代表齐聚畅谈,分别从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经验做法、宣讲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感受认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弘扬核心价值 培育时代新人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十年来,在四川共举办12场。四川积极响应、深度参与,配套系列特色活动,覆盖11个市(州)超6000万人次,形成了市(州)竞相申办、活动精彩纷呈、群众反响热烈的生动景象。

  近年来,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思想凝神铸魂、传承红色基因、文化育人化人、融入生产生活上重点发力,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路径。

  第一,高举思想旗帜,筑牢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我们聚焦青年群体,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打造112个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建成106个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和基地。面向基层群众,“一地一品”基层宣讲品牌成势见效,“理响巴蜀”行动掀起热潮,“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巴蜀儿女的共同心声。

  第二,传承红色基因,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四川是一片红色热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形成了伟大长征、三线建设、抗震救灾、脱贫攻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宝贵精神源泉。我们坚持赓续优良传统,唱好“大合唱”,出台《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建立省市县三级保护传承联席机制,联动文物、宣传、党史、教育等部门开展保护利用三年行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第三,推进以文化人,坚定干部群众文化自信。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我们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开展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建设,有效激发地方动力活力;开展培育文化传人系列活动,蜀绣等非遗实现活态传承,举办青少年文化传习大会等活动。特别是2023年6月在眉山举办的第123场讲坛“传承弘扬好家风”,有效助推三苏家风家教深入人心,读文化、品经典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第四,注重润物无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产生活。四川正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正能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加强烈。我们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不断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动入法入规,细化完善52条措施,系统推进财政经济等6大领域立法修法工作,推动制定修订省级地方性法规100余件;推动可感可及,“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川剧《梦回东坡》等精品力作出新出彩;推动常见常新,建立全媒体联动公益宣传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承办“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发挥品牌效应,扎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着力绘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巴蜀新画卷。(郑莉/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价值引领凝心铸魂 首善标准培育新人

  十年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聚焦弘扬主流价值,广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和文化自信,努力宣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取得良好效果和社会反响。

  北京累计举办讲坛20多场,受到首都各界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我们深刻体会到:办好讲坛,一是坚持思想引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心价值观建设、民族复兴中国梦、榜样引领、雷锋精神等重要论述,精心设计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生动践行;二是紧扣时代脉搏,自觉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围绕北京实践精心策划讲坛内容;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实现“讲道理和讲故事、上讲台和走基层、线上传播和线下宣讲”的“三结合”。

  近年来,北京市以办好百场讲坛为契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善之区。

  一是发挥首都优势。我们把服务保障党和国家重大庆典活动作为宣示价值观、教育人民的有效方式,组织数十万干部群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等庆祝活动中倾情奉献,1.4万名首都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北京冬奥会赛场,首都各界代表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青年学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响彻天安门广场。制定符合首都实际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公民道德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爱国主义教育等实施方案,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注重以文化人。价值观建设重在润物无声、久久为功。我们立足全国文化中心资源禀赋,将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转化为涵育核心价值观的沃土。充分用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高品质建设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培厚植文化自信。持续打造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参观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砥砺初心使命。精心办好北京文化论坛,推出《觉醒年代》《长津湖》等精品佳作,让首都群众在看大戏、赏文艺、品书香、观展览中形塑主流价值。

  三是突出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建设既要广泛覆盖,又要分类施策。坚持抓好重点群体。创新推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依托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等七大机制65项活动,面向26所高校60余万大学生开展1000余场次活动;聚焦中小学生,拓展实施价值观培育“七个一”活动,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实地研学成为全市中小学生“必修课”。坚持聚焦典范引领。先后成功推荐李桓英同志等为“时代楷模”,26人入选全国“最美奋斗者”,连续十年开展“北京榜样”选树活动。坚持打造实践品牌。全域文明创建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460余万名注册志愿者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赵卫东/北京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品牌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已经走过十年路程,我有幸承担了有关宣讲的任务,与广大听众进行了交流。根据参与情况和体会,我对140多场宣讲活动回顾分析,认为百场讲坛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讲坛内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跟时代、贴近实际。讲坛及时对党代会、中央全会和中央重大方针政策进行解读,广泛宣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脱贫攻坚、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内容。讲坛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党的精神谱系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宣讲了党的建设、反腐败斗争、党的自我革命、干部修养、家风家教等专题,配合了党的学习教育和中心工作。讲坛着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文化遗存,从新时代的高度研读和宣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

  第二,汇聚知名专家和各界人士,保证了讲坛的质量和水平。百场讲坛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宣讲,既有专家型领导,又有基层同志;既有党校、干部学院的知名教授,又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既有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又有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既有年长的著名大家,又有崭露头角的年轻才俊。他们围绕专题,依靠深厚功底和长期积累,把各个专题讲深、讲透、讲活,把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讲得具体生动、打动人心。

  第三,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扩大了受众面、传播面和影响力。百场讲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保持了现场讲授的基本特点,又大大扩展了线上的受众面,提高了传播效率。通过光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的大力推介,更多人听到了高质量的宣讲,收获了最前沿的知识、信息和研究成果。

  第四,走向全国各地,与各地宣传部门共同组织,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十年来,百场讲坛已经走遍全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走进学校、企业、医院、军营、革命纪念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走上海岛、高原,面向基层、贴近群众,赢得广泛好评。讲坛充分展现了地方的工作成效,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

  宣讲关键是要能打动人心,平等对待听众,多讲家常话。既要讲大道理,更要多讲“中道理”“小道理”,让听众觉得确实有道理。要多用事实、故事增加讲座的知识性和吸引力,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希望“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越办越好,品牌越来越亮。(李忠杰/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实践

  2023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百场讲坛第129场宣讲。由于职业原因,宣讲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但随着和主办单位联系的增多和准备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对“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的认识逐渐深刻和全面,感觉它和其他的讲座有很多不同。

  一是宣讲题目紧跟时代、设计巧妙。我主讲的红山文化是文化传承发展系列宣讲的其中一场。这个系列紧紧围绕中华文化典型元素开展宣讲,讲述这些文化元素所反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反映其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

  二是宣讲注重用文物史料说话。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深入浅出地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令人信服、受到感染。考古研究就是通过发掘出土的资料,通过一个个遗址、一件件遗物、一个个区域的文化研究当时人们的物质文化发展水平、精神生活丰富程度。宣讲以生动鲜活的文物史料为载体,引导大众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更好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实进程。

  三是宣讲内容传播范围广、时间长、影响大。除了现场听众外,宣讲内容还以多种形式、在多个网络平台上进行推介宣传。我的宣讲视频仅在“学习强国”平台的播放量就有近300万,宣讲内容在《光明日报》刊发后点击量达720多万。年轻人是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能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特别有意义。

  四是宣讲内容结集出版,更便于人们持续阅读、深入了解、广泛传播。文化传承发展系列宣讲,内容影响是比较长远的,尤其是讲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现在这样讲,几十年后它的基本内容也不会有大的改变,当然还会有新的考古发现来补充。把宣讲内容转化为出版物,是很有远见的。书中内容比宣讲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准确,设计更加科学,插图、照片、注释等非常详尽,知识性、可读性、思想性都更强了。

  2022年5月27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总书记明确要求:“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举办“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有效实践。祝愿百场讲坛越办越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

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长”“常”二字。十年之期,谓之“长”;百场之数,谓之“常”。

  从2014年至今,“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已举办140多场,内容丰富、解读权威,收获大批忠实粉丝,我也是其中一员。

  十年前,我刚被录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出于专业兴趣,我开始关注百场讲坛。一场场贯通理论与实践、融通历史与现实、连通国际与国内的高质量宣讲,是我提升理论素养的宝贵财富。十年来,百场讲坛始终是我的良师益友。

  百场讲坛是帮助我深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及时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百场讲坛及时开展宣讲,从“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党的十九大的成果和意义”等不同角度,系统解读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髓和要义。报刊、网站、微博、客户端、手机直播等构成的立体化传播矩阵,有利于知识和观点的迅速获取,为我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百场讲坛是我提高教学备课水平的“百宝箱”。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需尽快形成能够与理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在短短两个月内,百场讲坛邀请权威专家带来8场内涵深刻、资料丰富、生动鲜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课。我将学习所得融入教学实践,获得广泛好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百场讲坛带给我的不仅是理论上的进步、教学上的启迪,还帮助我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我将始终践行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努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一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将坚定的信仰信念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二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讲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加强研究阐释,不断拿出有影响力的成果。

  三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在课堂,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自身师德素养,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

  今后,我将继续用活用好“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这一资源宝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和日用不觉的行为准则。(王晨/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

【责任编辑:贾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