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探索了体育支教的新路径,为体教融合进一步深化、落地贡献了力量。
支教团种下体育种子
为帮助青少年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减少“小眼镜”“小胖墩”和脊柱侧弯,进一步推动体教融合相关工作开展,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日前组织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三所高校师生组成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团,前往陕西省平利县、贵州省织金县和普安县三地开展了8周支教活动。支教团成员走进基层校园,以“三大球”和基础运动大项为主要项目,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对当地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有效干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体育支教团成员共同的希望。“体育课还能这样上啊?”贵州织金七小老师在参加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后如是说。在北京体育大学支教团组织的“体教融合走基层”实践活动中,支教团成员闫格开展了篮球项目教学,内容包括篮球基本技术教学、训练步骤、基本战术分享等;徐辉则向老师们展示了小学乒乓球教学的方法和技能;让大家感到新奇的是历莹莹的体育舞蹈分享,内容包括体育舞蹈的起源、种类、发展,全校老师领略了体育舞蹈的魅力。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陕西平利县城关二小,根据学校场地的情况,中央民族大学支教团开设了田径专项课程及排球课程,并依照武术散打的一些技术动作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散打体能课程,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此外,支教团成员还对所在学校教师进行了技能培训,保证支教团离开后,教学工作仍能顺利展开。
8周的支教工作,让支教团成员与当地的学生、老师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给予学生的关心,不仅让孩子们感到温暖,对体育产生浓厚兴趣,成为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还与当地老师成为工作上相互信赖的伙伴、无话不谈的朋友。
体教融合的种子,已经在三地生根发芽。
特色课程活动浇灌体育土壤
8周的时间,支教团成员走进三地多所学校,了解当地情况后,支教老师在各自的专项上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创编游戏、课间活动,为学校的体育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在陕西平利县老县九年制学校,中央民族大学支教团成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了篮球特色课程与武术健身操特色课程。在篮球特色课程方面采用了模块化教学,同时对学校老师与初中高年级同学进行篮球裁判课程培训,并且实现了每周举办一场师生友谊交流赛的目标。武术健身操主要以“全国中小学系列武术操旭日东升”为主,每天早操及大课间都组织学生学习,并对学校教师进行一对一强化特训,保证支教团离开后武术操教学能够正常进行。因效果显著,武术健身操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计划开展武术操团体表演技能大赛,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申报为学校的特色课间操。
在贵州织金县第六小学,北京体育大学支教团成员帮助学校组织了首届校园排球比赛,制定了竞赛规程,选择了适合学习排球仅5周的学生们的竞赛内容和竞赛办法,比赛调动了全校师生学习、练习排球技术的积极性,比赛水平明显提高。青山镇第二小学组织了首届少儿八段锦武术操大赛,制定了竞赛规程和详细的计分(扣分)方法,学生、老师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从武术操的学习、操练到展示大赛,改善了不少学生的行为及班级班风。
支教团成员在学校组织兴趣开发类社团,陕西平利县老县中心小学的武术社团,老县九年制学校篮球社团,贵州织金四小体育舞蹈、T台走秀社团,普安盘水一小、思源小学的健美操社团,普安盘水一小的花色跳绳社团,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加。由于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报名人数众多,支教团成员采用了分年级分时段或分年级隔天组织活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体育课后服务,保证了每名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
据了解,总局青少司计划推动体育支教工作常态化开展,探索建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体育支教的工作制度,破解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师资不足”“无法开齐开足体育课”的“牛鼻子”问题,为基层做好事、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