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故事里的长乐镇
发表时间:2012-02-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上市街、下市街的故事比拼,比的是现场扎故事,双方都要现场临时发挥,更具有实效性与突击性。

  “不过,扎的故事不仅要扎的好,更要扎得有时机,要是错过了时间,就算是扎出来再好的故事都是白扎的。这比的就是各家各户的技艺了。”陈范兴补充道。

  长乐故事会活跃在民间

  “长乐是个特别的镇,和别的镇比较起来,文化氛围特别浓,也更有故事,人们都喜欢做这个事情,家家户户几乎都会讲故事,也喜欢讲故事。”周海燕告诉我们。

  编故事对于长乐人来说,轻而易举,信手就能拈来《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等民间故事。故事会中的演员都是昨天还在地里劳动、学校读书的长乐人。

  在长乐镇,故事会的题材多源自于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但群众在比的过程中,每年又会根据时事推出一些新故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长乐人也为中国自豪了一把,杨利伟便成为了故事中的主角。

  故事会中,我们常能见到活灵活现的“空中飞人”,惊险而又刺激地悬挂在空中,站立在刀尖上、斧头上,更有拿着刀枪悬挂在半空中,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动作集聚着群众的智慧,其表演技巧属于家族秘密,从不外传。

  群众无穷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得长乐故事会每年都有新特点。“当地人喜欢收集一些民间传奇故事来创作新故事,每一年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年年都有创新。”周海燕如此说。

  故事会传承的隐忧

  民间文化传承需要人们的积极性,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扶持。由于种种原因,长乐故事会曾一度在人们生活中消失。是在新一代故事会长陈范兴的带领下,故事会才重新走上了长乐街头。但盛名之下也存在隐患。

  “来自民间的文化,在民间留传才会有生命力。”汨罗文化研究者刘石林对此持肯定态度。但他认为,“长乐故事来自民间,但政府的扶持、引导不可或缺,否则难以长久。”

  长乐故事会作为一地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否能长久不衰?记者心中亦有疑问。

  “长乐故事在家族内部传承,但是在市场经济下,随着进城做工的人越来越多,在家接受故事会传承的人就愈加稀少,文化就容易出现断层。”周海燕不无担忧。

  “长乐故事会虽然得到了传承,但如果传承和保护没有组织性,仅靠个人热情来推动,难以发扬光大。”作为湖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范兴对此充满忧虑,“故事会和其他一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难免会出现‘空壳化’现象。”

  陈范兴认为,故事会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后继乏人。近年,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传统技艺濒临失传。现在故事会成员大多是四十以上的中老年人。参与其中的年轻人,连剧情都不懂,更别说化装和道具制作了,只会一些简单的表演。

  他说,长乐故事会要发展延续,各级政府要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不能让故事会这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生自灭。(驻湖南记者 吴啸华 实习记者 江 颖)

责任编辑:谢小燕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02829&encoding=UTF-8&data=AAesLQAAAAcAAB7qAAAAAQAb5rS75Zyo5pWF5LqL6YeM55qE6ZW_5LmQ6ZWHAAAAAAAAAAAAAAAvMC0CFEjAMix6VJ46pPow9CzjgfnG4VmPAhUAhCgy_PfB19SFYkG7WCsIjk_shbo.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02829&encoding=UTF-8&data=AAesLQAAAAcAAB7qAAAAAQAb5rS75Zyo5pWF5LqL6YeM55qE6ZW_5LmQ6ZWHAAAAAAAAAAAAAAAuMCwCFC3zAmABRVw2rp9zDx6RsrHYdaZ-AhRYM4k2O-YyWSYY6Tdl8SS4WkM1mw..&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