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楼外景 四角楼内部 四角楼的雕刻装饰 日前,笔者随中国民族建筑学会专家组一行,考察了粤北和平县客家民居古建筑——和平县林寨镇古村的四角楼。 林寨镇位于广东河源,临近江西赣州。依托该镇48个古村丰富的四角楼资源,已经建立了林寨古村旅游景区。徜徉其间,沿江远眺,两岸青山夹峙,一条碧水蜿蜒。人们来此旅游,既可观赏秀美风光,又能体味淳朴、别样的客家文化。 林寨古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兴旺于晚清,繁盛于今。古村内至今仍遗留着古井、古巷、古墙、古道、古寺、古亭、古桥、古树等“老八古”。古村坐落于广东东江上游,是粤北重要水运中心,早年粤北、赣南一带大部分商品均需通过水路由林寨码头流转。 水运的发达,带动了林寨古村商业的繁荣。过去林寨古村街市共分12行,有杂活、猪肉、油、谷米、青菜、布匹洋纱、松脂茶叶土特产、柴炭木材山货、桑蚕席草种植加工、石灰等。商店呈卧榻式门面,晨拆夜合,十分热闹。当地现存280多座独特的四角楼,为中国最大的四角楼之乡。 “四角楼”也称为“坞堡”、“坞壁”或“坞”,是防御性较强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它墙高院深,四角设有望楼,以便于向各个方向瞭望。四角楼的起源可追溯至秦汉,此建筑与福建土楼、西藏碉楼、四川碉楼、山西大院等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四角楼更为古拙,可从中探知我国秦汉之际的民居古风。其中,兴建最早、至今保存最完好的是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得基楼。 林寨古村四角楼大体上以大夫第命名,如新朝议第、老朝议第、司马第、中宪第等。司马第也称“九栋屋”。该建筑为府邸式结构,厅廊屏风十分考究气派,厅堂宽阔,当地很多戏剧演出都选在此地。 广西历史学会副会长黄振南在考察过程中指出,林寨古村四角楼建筑规模宏大,构成一幅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画卷。其建筑设计独特,布局合理,结构完整,有客家民居的共同点,又与其他的客家建筑迥然不同,是中国古民居建筑的一大杰作。四角楼内部处处雕梁画栋,明显受到了广府及潮汕文化的影响。从地面上的柱础,到屋脊上的金枋、脊枋,再到间隔的屏风、装饰用的雀替,处处使用镂雕、浮雕、圆雕技艺,内容均为瑞兽麒麟、梅兰菊竹。他认为,客家四角楼的装饰文化,堪称中国古民居建筑的奇葩。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蔡道馨教授认为,林寨古村四角楼外部高墙合围,有的东西长近200米,看上去像一座坚实的城堡,气势宏大。平面呈四方形,高达10米,不设窗户,只设狭窄的枪眼和瞭望孔。这种固若金汤的小型城堡,房屋众多,内部仓库、厨房、库房、厕所一应俱全,并建有水井,不怕围困,易守难攻。四角楼还非常注重风水,围屋内不少门的位置和方向都很奇特。此外,在四角楼的建筑上还引入了类似西洋风格的罗马柱。这种杂糅多种文化元素的民居建筑,在广东乃至全国也属罕见。 日前,林寨古村四角楼已通过“中国民族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专家评审会初评。但在笔者看来,能否靠四角楼之乡文化品牌及粤北良好的生态环境,快速发展林寨古村旅游,让当地客家人依靠旅游走出贫困,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据了解,林寨古村不仅经济欠发达,而且距中心城市路程也较远,接待配套设施有限,目前,虽然已有港商参与投资开发,但一时还很难形成对投资者及游客的足够吸引力。 缺乏旅游开发建设资金,也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据了解,林寨古村旅游开发始于2009年,按照古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打造“东江客家围屋四角楼及其村落”文化遗产品牌,按国家级4A级景区标准建设古村落景区,是当前林寨古村旅游开发的两大目标。然而,要实现这两大目标,足够资金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 林寨古村还面临饭店设施和交通道路不足问题。目前,林寨古村周边的饭店客房数量明显不足,农家乐也很少。景区内及周边道路很多没达到标准,就连镇政府所在的中心道路也极为狭窄。 同为中国古民居建筑的杰作,和平县林寨古村四角楼与福建土楼相比,开发明显滞后。据悉,今年和平县委县政府已计划投资1.5亿元人民币,打造林寨古村旅游景区。四角楼能否成为下一个土楼,我们拭目以待。(耿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