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邓馆内如织的人流 海信广场内非遗品鉴会现场 李叔同纪念馆内参观的观众 在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内 1月28日是大年初六,也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本市各大博物馆、纪念馆纷纷迎来了客流高峰。在龙年新春佳节期间,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已经成为市民度假休闲方式中必不可缺的一种。2011年,杨柳青年画博物馆和李叔同故居纪念馆相继正式开放,成为天津市公共文化设施中的新亮点。龙年伊始,这些公共文化设施中的“新成员”也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海河畔又添文化“明珠” 位于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毗邻河北区新文化中心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通过大量珍贵的史料,展现了中国近代文化先驱、一代高僧弘一大师的传奇人生,展示了其巨大的艺术成就。该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大年初五,纪念馆已接待参观者近千人。 目前,纪念馆与著名画家漓江雨的家人联合举办的《漓江雨个人精品书画展》正在展出。漓江雨是著名画家陆俊的笔名,他先后师从徐悲鸿、高剑父、关山月等诸多名家,擅长人物及山水画。在秉承悲鸿大师笔意墨韵的基础上,不断探寻艺术新境界,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独特画风。其山水画重“意境”,人物画重“神韵”,尤以“钟馗”形象见长,其挥洒豪纵,姿态灵动,浩气凛然,故得“钟馗王”之美誉。其传略已收录《中国现代美术名人大辞典》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值得一提的是,漓江雨与天津颇有渊源,天津不仅见证了画家夫妇的爱情,也成就了他毕生的艺术成就。 采访过程中,一位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我家就住在这附近,以前从这里路过,就发现几栋古色古香的建筑非常引人注目。后来知道这里就是著名的弘一大师居住过的地方,还建起了纪念馆,所以便趁着假日和家人一起来看看。现在海河两岸的景观和建筑越来越漂亮了,也应该有一些像李叔同故居(纪念馆)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明珠’点缀其中。” 把杨柳青年味儿带回家 春节期间,位于天津市河西区佟楼三合里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举办了“赏年画,观民俗”活动,日接待游客达200余人。作为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代表之一,杨柳青木版年画因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成为天津市文化发展中独树一帜的一道风景。 走进博物馆大厅,一幅名为“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的极富杨柳青年画特色的年画作品便映入眼帘。据介绍,该画作长8.5米、高2.4米,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年画作品。在博物馆内,还设置了“包饺子”“放鞭炮”“拜年”等许多体现传统新年特色和过年习俗的作品。 博物馆大厅的互动区,总是能聚拢很高的“人气”,不少游客都喜欢在这里亲手制作一张杨柳青年画带回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木版年画制作分为“勾、刻、印、绘”,现场互动区属于“印”。在看过专业人员的演示后,一位来自河北省的游客也“按捺不住”,兴致勃勃地拿起鬃刷操作起来。他说,早就听说过杨柳青年画,这次来天津,真没想到还能亲手做上一张。工作人员说,今年博物馆推出了许多全新的服务形式,从互动式展示到过年习俗讲解,让游客在饱览年画精品的同时,也过个“明白年”。 杨柳青年画历经四百余年的流传发展,到今天已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记者在博物馆内发现,如今的杨柳青年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宣纸上,以杨柳青年画为题材的内画壶、宣纸折扇、剪纸、瓷瓶、拼图、琉璃挂件、手机链品、金属书签等新品,正在以各种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传统的年画艺术,通过现代艺术工作者的创新,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让非遗“活”起来 春节期间,由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天津市和平区非遗中心、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天津海信广场有限公司协办的《非遗品鉴赏会·年》在海信广场举行。 现场,由国家级非遗项目“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和“杨柳青木版年画”;市级非遗项目“杨柳青剪纸”和“老美华津派旗袍制作技艺”;区级非遗项目“工艺毛猴”;普查项目“传统手工布艺与刺绣”的传承人分别进行印绘、刺绣、盘扣、剪纸、民俗场景制作等传习演示。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非遗”项目与综合商业体的融合,引导人们体验民族文化的工巧与魅力。《非遗品鉴赏会·年》以中国农历新年为文化核心,调集了福本子、缂丝、蓝夹缬等展品,引导观众深入了解“印、绘、绣、盘、缝、纳”等一脉相承的传统技艺,展示千百年来中国普通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和超群智慧。 据了解,春节期间,天市各大博物馆、纪念馆均推出了不同主题、内容丰富的展览: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推出了主题文物展《伟大的情怀》、周恩来生平陈列《人民总理──周恩来》《邓颖超——二十世纪妇女运动的先驱》《西花厅记忆——杜修贤摄影展》;觉悟社纪念馆推出了《中华魂——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事迹展》;天津义和团纪念馆推出了《义和团运动史陈列展览》;由市总工会主办、平津战役纪念馆协办推出的《“天津精神在我心中”——天津市职工文化艺术作品展》也在举行;天津自然博物馆也推出了《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展》《龙年——恐龙蛋特展》。(记者张帆 摄影姚文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