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曹氏风筝等四项非遗项目入国家非遗名录
发表时间:2011-11-25   来源:北京日报

  今年,海淀区又新增曹氏风筝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至此,海淀区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7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项。

  新增的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曹雪芹传说、曹氏风筝、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和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加之此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插花、面人郎、哈氏风筝,海淀区共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曹氏风筝的品牌广为人知。据上庄镇李家坟村村委会主任李世刚介绍,曹氏风筝从孔祥泽开始传承了三代,一直没有中断。意识到民间技艺传承与产业开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李家坟村于2007年建成了占地450平方米的曹氏风筝工艺坊。目前,这里已培训技术人员30余人,“通过这种方式,既使民间技艺得到保护和传承,又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现在工艺坊的生意越来越好,已经做到收支平衡。”

  截至目前,海淀区已建立上庄镇李家坟、苏家坨镇和北太平庄街道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从2009年起,该区专门划拨项目传承经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补贴,补贴力度不断加大。2009和2010年,海淀对51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给予每项4000元补贴;今年,海淀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补贴又从每项4000元提高到了每项8000元。

  海淀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海淀将建立亟须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传承机制;筹备建立集展览展示、资料存储、学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平台。另外,还将重点扶持一批“非遗”(包括京西皮影、程氏针灸等)项目,促进产业发展;并将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资金平台,以“传承人保障金”形式改善传承人的生活与发展环境,加强对非遗接班人的培养,支持传承人通过授课、带徒等方式培养接班人。(通讯员 聂蕊)

责任编辑:张智萍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00661&encoding=UTF-8&data=AAYdFQAAAAcAAB7oAAAAAQA85rW35reA5pu55rCP6aOO562d562J5Zub6aG56Z2e6YGX6aG555uu5YWl5Zu95a626Z2e6YGX5ZCN5b2VAAAAAAAAAAAAAAAuMCwCFB1xP96ZbvMVvwdeFbml9xfx3j4bAhRNaBetzGlbaL6JPyR3xrH5NyuGt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00661&encoding=UTF-8&data=AAYdFQAAAAcAAB7oAAAAAQA85rW35reA5pu55rCP6aOO562d562J5Zub6aG56Z2e6YGX6aG555uu5YWl5Zu95a626Z2e6YGX5ZCN5b2VAAAAAAAAAAAAAAAvMC0CFQCSlNupQsqBnBnNg1jYPCP1HFlerwIUT0ZohwHTMU4hTG_OVGllpGtbjGU.&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