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与一个古镇的民俗文化保护传承故事
发表时间:2011-12-21   来源:光明日报

  在河北霸州,有一个古镇叫胜芳,“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古民谚,说的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水旱码头。令人称奇的是,胜芳至今保有花灯、花会、民间信仰、节日、民歌等丰富、系统的民俗文化,从2009年起,这些民俗文化吸引了诸多海内外学者的目光,使其成为民俗学研究的新热点和著名的民俗调研基地,与此同时,创始于清代的南音乐会和胜芳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也许你没有想到,让古老民俗走上学术殿堂,在学术的滋养下发扬光大的,却是北京的一所高校。2009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老师和研究生、本科生,以田野调查的精神走进胜芳,3年来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了20余次深入调研,用文字、录音、录像、图片记录了当地传统民间小调、劳动号子、佛教和道教音乐、中元节和元宵节等节日活动,为胜芳留下了宝贵的民俗资料。

  同时,他们还联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省民俗协会的专家学者到胜芳多次举行学术研讨会,目前已经撰写出了几十万字的研究成果,所编《集镇影像》论文集即将出版。

  “正是大学生们和各位专家学者积极为胜芳民俗文化遗产做的开发、保护、宣传工作,使胜芳民俗真正被世人所认识和接受。”胜芳镇镇长张玉良对记者说。

  不过,对胜芳的田野调查,不只是胜芳受益,也让高校和学生受益。

  “研究生期间,我们跟着导师顾军到胜芳调研了20多次,调研把我们从研究古籍中拉出来,让我们在关注过去的同时,也关注现在,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这让我们对历史学有了重新的释读。我们好多硕士和博士的毕业论文都是以胜芳为题,我的师兄王成与齐泽垚撰写的论文《走近胜芳花会》、《胜芳火神信仰历史变迁调查》还在2011年‘第三届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成果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2009级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邵向丽对记者说。

  “调研中,我们强调不同专业间的协作,让每个专业的师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新闻专业的负责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广告专业的负责旅游手册和宣传台历、平面广告招贴画素材的拍摄与作品的设计,英语专业的负责宣传品的英文翻译和校对工作,城市规划专业的负责胜芳的旅游规划,而历史文博系的负责所有非遗项目与民俗文化的基础调查,负责编辑胜芳调研文集,并为以上所有作品的设计提供思路、基础资料、文本和音像图片资料。”联大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说。

  据她介绍,该校档案、法律、文化事业管理等专业的师生也参加了胜芳的联合调研,如胜芳古曲谱、家谱的修复、文化创意策划、法律咨询等等。“这样的协作为我们大文科的建设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同学们在调查、研究、制作中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今后就业时的竞争优势。”

  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高校如何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力量?高校如何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这个大学和这个古镇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参考。(记者 王庆环)

责任编辑:王德伟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33459&encoding=UTF-8&data=AAadMwAAAAcAAB7oAAAAAQA85LiA5omA5aSn5a2m5LiO5LiA5Liq5Y-k6ZWH55qE5rCR5L-X5paH5YyW5L-d5oqk5Lyg5om_5pWF5LqLAAAAAAAAAAAAAAAuMCwCFB-Oc9dwFIYr8OtEArdThLWY75U6AhQFi-7zgO3PKBPPYGvNq0r3sxPKF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33459&encoding=UTF-8&data=AAadMwAAAAcAAB7oAAAAAQA85LiA5omA5aSn5a2m5LiO5LiA5Liq5Y-k6ZWH55qE5rCR5L-X5paH5YyW5L-d5oqk5Lyg5om_5pWF5LqLAAAAAAAAAAAAAAAuMCwCFAUNtyN4w2xS0pH3bPFwR6PY16_yAhRmmyaC86yFVzyRab7H4i2ZiQt3AQ..&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