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社火文化活动的最新考察 小花戏表演。陆彩荣 摄 夜幕降临,寒气袭人。正月十六之夜,太行山区晋中左权境内,不知谁先点燃了家门口的一堆旺火,红红的火龙迎风飘舞。于是,三乡四野间,一点点、一团团、一处处的旺火纷纷点亮起来,欢闹的社火活动便在这新春的夜色中拉开了帷幕,喜庆的气息随之在这太行山区弥漫开来。左权县城区,33处重要的地点点起了更大更气派的旺火堆,来自全县各乡村的50多支社火表演队,在这些30多处旺火堆旁轮番串演,吸引了无数百姓观看喝彩。这是2月7日晚上,中国外文局“中外记者看中国”采访团在山西左权县看到的精彩场景。 红红火火庆新春:一种旺火堆,几多欢乐情 民间社火,据说来源于古老的对土地和火的崇拜。这一活动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体现,在山西晋中地区则更为经典、更具影响力。据报道,这里的社火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丰富于明清,延续至今,史书记载已有2500年的历史。文化内容相当丰厚,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 大大小小的旺火堆,是社火活动的基础。据左权县文化局局长王建军介绍,元宵节前后,当地群众用煤炭加木材垒成火堆,现在则多用蜂窝煤围成下大上小的圆锥体,中间加上木材成为新式旺火堆。当天傍晚时分,我们在五里堠村与村民们一起垒就了一个高高的旺火堆,大家你添一块他添一块,恰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味。走进村民家中,每家都有规模不同的旺火堆。有的人家家门口还依照古老习俗,搭起了松枝牌楼,挂起了彩灯。 入夜时分,大家不约而同地点燃这些旺火堆,高高的火舌随风翻滚,有如红色的火龙在夜色中翻舞。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绕着这些旺火堆,载歌载舞,纵情欢闹。既表达祈福消灾的感情,更体现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盼。 今年,左权县上下携手,在县城区恢复中断了20多年的“串火盆”活动。即由各乡村的民间社火表演队在县城区的旺火堆旁客串、表演。这就是本文开头见到的场景。在县政府门前的高大旺火堆旁,中国外文局记者采访团团员美国籍记者古博凯、日本籍记者胜又阿雅子、韩国籍记者李秀真等和中国记者与当地群众一起欢庆佳节,共同体验中国民间社火文化。我们一起与村民们敲锣打镲,一起分享喜悦。21世纪的社火组织也有了时代特色。活动组织者之一、副县长哇春芳介绍说,为了调动表演者的积极性,县文化部门采取了奖励措施。每个表演队在30多处旺火堆旁轮番表演,表演完有专人登记造册。根据表演队人数多少,每串一个火堆表演一次便给予奖励。这也是对表演者辛勤劳动的尊重。 这是一个寒潮笼罩的夜晚,寒冷覆盖着太行大地,但零下十五六摄氏度的严寒丝毫挡不住人们喜庆佳节的热情。左权县城中心广场成为彩灯的世界,欢乐的佳园。各单位的彩灯多彩多姿,既有传统的民间故事,又有现代的生活场景,百姓自己扎制的孔明灯、动物形状灯等也在这里一展风采。县委县政府于喜庆中再添精彩,在城中空地燃放起吉庆焰火。持续半个小时的璀璨焰火,将革命老区左权的夜空装点得分外妖娆。 社火文化魅力揭示:物我两相忘,文化永相传 晋中地区是民间文化生态保护较为完整的地区。当地以平遥古城、榆次老城为代表的古城文化,以乔家大院、常家大院为代表的宅院文化,以左权小花戏、昔阳迎灯等为代表的民间文艺,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中市市长吴清海告诉我们,当地正在建设民间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以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创新发展为追求的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开始了全新的追求,其文化意义深厚,文化价值重大。 从2007年开始,晋中市每年在元宵节期间都要举办社火节,逐渐形成了百万民众闹社火的文化大观。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晋中社火节已经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活动之一,获得首届全国节庆中华奖“十大弘扬传统节日奖”。今年的中国晋中社火节,2月6日元宵节当天上午,在市中心公园城市大道举行。来自晋中城乡的10多个表演团队参加了节庆活动。 与晋中社火侧重联欢巡游不同,左权的社火活动更体现了大众的参与性与表演的民间文化特色。左权民间舞蹈起源较早,相传宋代,县里已是村村结社闹社火,明清两代流传更广。如今左权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全县204个行政村,村村闹社火,几乎人人会唱民歌。全县有129个民间文艺团体,分为说唱班、舞狮班、武术班等。左权的特色文艺形式小花戏作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1953年曾经参加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获得过全国民歌民舞民乐调演大奖,还曾到北京怀仁堂演出,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左权的社火活动将民间文化的精华集中起来。这里的社火门类齐全,分为“文社火”、“武社火”、“丑社火”三大类。所谓文社火,也就是小花戏,因其扮相、舞姿、词曲都比较文雅、清丽而得名。武社火,基本上是武术表演,枪棍刀棒等轮番表演,只舞不唱,锣鼓伴奏,铿锵激烈,勇武粗犷。而丑社火,当地又叫丑花戏,演员扮相以丑为美,浓妆艳抺,舞蹈动作夸张,唱词逗笑打趣。 2月7日傍晚,我们中外记者采访团一到左权就来到城郊的移民新村东沟村,采访小山村的小花戏表演。村民们在村中空地搭起了简易舞台,演员都是本村村民,既有初高中学生,又有中年男女。演出内容既有抗战内容,又有传统情歌,还有歌颂新生活的新创作。一位中年女演员既是乐队二胡演员,又能单独表演歌唱节目。寒冷侵蚀着天地,但演员们在表演中认真投入,将他们心中的欢乐尽情地展现出来。就在这个寒冷而欢庆的左权之夜,在一堆堆旺火旁,左权丰富多彩的文、武、丑社火表演纷纷亮出了他们的绝活,个个精彩,样样鲜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太行山区人民的欢乐与喜庆,体会到了优秀文化传统的强大生命力。这些来自于山乡村野的老少演员们仿佛已经融入到文化仪式中,融入到一招一式的演出里,他们是那样的投入,那样的忘我,此时此刻,他们每一个人真真切切地化作文化的符号。 文化传承的历史辩证:经济欠发达县与文化强县的现代交响 如果说,春节主要是家家户户以家庭为单位,享受团圆和睦的家庭亲情,享受家庭天伦之乐的节日的话,那么以元宵社火活动为代表的庆典,则是人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寻找并享受人间欢情的特殊节庆,其灯彩娱乐活动遍布中国大地。尽管由于南北东西地域不同,文化活动形态有所区别,但人们闹元宵庆新春的文化追求都是一样的。也正因此,元宵文化活动简直可以说是一场中国特色的民间文化狂欢。 晋中今年的社火节着力打造冬季旅游与民俗文化旅游特色,设计推出了文化庙会、社火展演、传统情景剧表演、榆次老城祈福等系列活动。时间跨度从1月1日延续到2月中旬。左权今年则以“崛起左权,唱响未来”为主题,设计了街头文艺游行表演、戏剧专场演出、迎新春灯展、串火盆活动、音乐焰火晚会等“九大活动”闹新春。进入正月,花戏队、高跷队、武术队、八音会等民间表演队伍活跃在太行城乡。 晋中社火以其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特殊文化旅程,为我们深刻地提示了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通过考察这一文化现象可以看到,以文化仪式的垒旺火为起点,配之以围绕火堆载歌载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村村欢歌、户户社火”为表现形态的大众文化活动,这种活动特点鲜明,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普遍的娱乐性、内容的丰富性、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的传承性。 文化与文明相伴而生。文化是有独特而强大的生命活力的,其自身劣汰优扬的基因使文化之树得以常青。有时候,文化形态可能迫于某种压力暂时退居幕后,但优秀的文化是阻隔不断的。左权社火历经千年,文脉始终不曾断裂。有道是,山重水复难断文化路径,天寒地冻也阻断不了文化的根脉。 王建军介绍说,从2008年开始,左权县已经开始在中小学普及小花戏活动,编写了专用的乡土教材。每年6月,全县开展文化月活动。每年,他们还要开展一次民歌小花戏大奖赛,并且与中国音乐学院开展合作,培养后备人才。政府还拿出专项资金资助民间艺术领军人才,支持小花戏艺术团发展。左权县经济上虽然欠发达,但左权的文化资源却很丰厚,群众文化基础相当可观。去年底,左权县已经成为山西省的十大文化强县。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活力。经济的贫困并不意味着文化的贫困。经济与文化既紧密相连,又能独立发展。有充满活力的文化做后盾,民众的活力就能够得以激发,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左权正在实现着可观的社会进步。左权人已经响亮地提出,“十二五”末再造“两个左权”,这是革命老区人灵魂深处孕藏的豪迈与激越,这是太行深处文化基础深厚的山区迸发的生命活力。这才是我们此次晋中社火文化考察始料未及的文化价值,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佐证。感谢你,晋中社火!感谢你,左权旺火!(作者:陆彩荣 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