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共建”一词诞生记
1981年初,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八〇二”军事演习在张家口地区拉开帷幕。某部一机连、一炮连进驻到旧窑子村后,及时与村党支部、民兵连、妇联等农村组织联系,先后制订了《爱民公约》、《驻训文明守则》,并针对旧窑子村现状开展了旨在增进军民团结,治理脏、乱、差环境,改变村风民习等一系列活动,军民齐动手,修井台、盖井房,建起了文化室、俱乐部和“青年之家”,并同群众一起看优秀影片,组织歌咏、体育比赛,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经过军民共同努力,旧窑子村出现了环境整洁、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秩序安定的新气象。男女老少学雷锋、做好事蔚然成风,并以各种形式支援部队完成演习任务。 该部党委感到这一活动与以往单纯的助民劳动、为群众做好事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创新。5月初,上级指示这个部队下大力抓好这件事,并写了一份上报材料,引起军、师党委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原张家口地委也指示万全县宣传部、武装部总结旧窑子村的先进经验予以推广。经军地反复讨论研究,一致认为,这一活动是军民共同搞的,是以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应当突出这一主题。于是,以《“军民共建”文明村》为题的经验材料很快上报,很快被军、师两级转发,同时上报军区、总政。 7月29日,在演习指挥部的协调下,北京军区某部和张家口地委在旧窑子村联合召开了现场会,与会的总政领导高度赞扬这一活动是“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实践,是新形势下军队群众工作的新突破”。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等报刊都先后在显著位置作了报道。从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词条中增添了“军民共建”一词,它的诞生,也开创了共和国军民共建的先河。(王群 杨述州) |
责任编辑:邓植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