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时代需要这样的“潮人”(党旗礼赞·创作选评)
发表时间:2011-07-08   来源:人民日报

图为剧照。

  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党的形象在诸多影视作品中,异彩纷呈地展现出来。电视剧《潮人》,是这个主旋律交响中,一个温婉的声部。余音绕梁,值得回味。

  所谓“潮人”即人们对顺应时代潮流,引领社会风尚,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人的戏称。《潮人》描写的正是这样的一些人,因而也是献礼剧中,与当下现实最接近的作品。它讲述的一段大学生村官故事,与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并将继续推进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程是平行的;它以江苏为样本描绘的新农村建设故事,与中华大地上正在全面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业是同步的。紧跟时代步伐,开拓新题材、塑造新人物、讲述新故事,《潮人》在题材的现实性选择方面无疑是谱写了一首时代新曲。

  农村曾经一直是影视创作关注时代生活的重要视点,从《李双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到《喜盈门》,从《不该发生的故事》、《红旗渠故事》到《希望的田野》、《插树岭》,我们的银屏上演绎过多少散发泥土芬芳,跳动时代脉搏的生动故事。而今,《潮人》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这个艺术长廊中。与《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咱们的退伍兵》不同,《潮人》中走向乡野农村,带领群众谋发展的不是回归本村的复员军人,而是像夏茉这样有机会出境深造、像郁梦洁这样家在大都市有能力成为白领一族、像薛帅这样毕业于财经大学自我感觉良好的帅哥儿;与《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不同,《潮人》中来到农民中间的不是仅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知青,而是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提高农民素质、担当领导职责的大学毕业生。

  夏茉、薛帅、郁梦洁以及《潮人》中的其他大学生村官,以及《潮人》叙述指向所含括的、工作在全国各地的近20万大学生村干部,是当代青年群体的一个侧影。这个群体“成分”复杂、思想活跃、个性高扬,这个群体有另一个集合式的命名——“80后”。如果说可以用“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来形容他们的前辈的话,那么这一群体则是“生在改革后、长在转型期”的一代。在代际更替的意义上讲,他们正在成长为社会的主体人群,未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坚将在他们之中产生。

  在《潮人》中,我们党的战略视野、组织能力,以及党的干部的人格魅力借助新农村建设这个舞台,得到了鲜明的展现。它用鲜活的故事和灵动的人物,艺术地阐释了选拔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国家的人才战略,也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剧中,从省委组织部长到韩十五老支书构成的党的组织系统,对大学生村干部的成长期待与人生关怀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这是党温馨的期待,也是时代理性与感性相融的召唤。而党的组织干部剧中所展现的工作风格与人格魅力,也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亮点。在村官面试现场,李健告诉夏茉招聘书上没有写当村官可能遇到的苦恼和困难,这是坦诚的表白;王长华部长以“蹭饭”的姿态,参加“鱼头翻身”讨论,是对大家含蓄的支持;作为夏茉的对口联系人,白沙送来雨鞋,表达了家人一样的怜爱;老村官刘可喜镇长对引进“红麻造纸”项目的反对,展现出敏锐的发展视野;老支书韩十五每每要为夏茉担当“挡箭牌”的行动,更体现了老党员对新同志的悉心呵护。《潮人》塑造的这样一批有肝胆、有血肉、平易近人、豁达幽默的党的各级负责人形象,把我们党的组织魅力渲染得淋漓尽致。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夏茉成熟起来并成长为村民信任的领路人。

  电视剧《潮人》敏锐地把握住了“希望的田野”的时代新意,展示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履。这里有传统农业仍在跋涉的艰辛,更有绿色农业启程的喜悦,能看到小农意识的遗存,更能看到新型农民的智慧与魄力。“变”是本剧赋予芦花州、盐窝村的时代特点,生活在变、田野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在国家政策和源源不断地投入的资金、科技、人才的助力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告别了贫穷、告别了污染,正在描绘着新农村的田园美景。

  《潮人》是一部高唱时代主旋律的献礼剧,也是一部面对普通大众,遵从通俗叙事规则的作品。因此本剧结尾夏茉与杜水泉的相恋、郁梦洁与薛帅在盐碱滩上的携手,完成了将美好的爱情与对乡土的热爱的缝合。这是青春活力的胜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好前景的展现。

责任编辑:逯江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