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转兵会议期间,红军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休整地之一——牙屯堡老寨。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湘西布下一个严密的“大口袋”, 对红军张网以待 湖南西南边陲,距怀化市区200多公里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是“红色追寻”西线采访团路程最远的一站。漫长的山路,弯多道急,记者不免有些疲乏。但一接触“通道转兵”这一中共党史上注定要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细节,大家立马兴奋起来。 因沟通湘、桂、黔3省,这个原本叫做“罗蒙”的地方,在宋崇宁年间被改名“通道”。 不知道是预言,还是一种历史的巧合,77年前,一支疲于奔命的部队,突破重重艰险后到达此地。此时,距此地改名已近千年。通道,实实在在给这支队伍敞开了一条通天的大道!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1月中旬,突破重围的中央红军,跨越国民党军队的3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临武一带。 为将中央红军一举剿灭,蒋介石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广西兴安近150公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追击。 12月1日 ,惨烈的“湘江战役”之后,红军尽管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惨重代价,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 “3年不食湘江鱼,10年不饮湘江水”,这是当时湘南民间流传的一句话,战役惨状可想而知。面对着鲜血洇红的湘江,当时把持红军军事指挥权的博古一度要开枪自杀。悲愤、不满、指责、气馁、失望……各种情绪开始在这支已经遭受重创的队伍里滋生。 更令这支队伍惊慌的是,对手并没有收手的意思。蒋介石一方面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通道以北的城步、绥宁、武冈、芷江、会同、靖州一带,布下了一个严密的“大口袋”;一方面电令湘、桂、黔地方军阀分兵堵截合围,企图彻底歼灭中央红军。 1934年12月10日,中央红军进入通道境内。 此刻,“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者李德、博古等人,不顾红军湘江战役后兵力折损过半的实际情况,以及敌人张网以待的险恶局势,仍然坚持按既定的线路行军:从通道北上,进入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