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渣滓洞和白公馆的故事
发表时间:2011-06-25   来源:光明日报

    (一) 
    2010年3月,我出差去了重庆。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革命圣地。尽管日程紧张,我还是抽空去了在书本和电视上看过的渣滓洞和白公馆。对渣滓洞白公馆的了解,最初是因为耳熟能详的《囚歌》、《红梅赞》、《绣红旗》,也是因为1岁入狱、9岁就义的“小萝卜头”。小学课本中那个身处牢狱却聪明好学的大头娃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用草纸订成的作业本、用小布头缝制的小书包曾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脑际。我也曾大声朗诵“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的诗句,几度读得热血沸腾。后来,又看了《红岩》这部小说,我记住了许云峰、江姐、刘思扬、双枪老太婆等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实地瞻仰,处于那曾经的“人间地狱”中,我心潮翻涌。阴森恐怖的老虎凳、锈迹斑斑的镣铐、破烂不堪的衣被、阴暗窄小的牢房,都诉说着革命志士曾遭受的非人待遇,也见证着他们在恶劣环境中的战斗坚守。实地瞻仰,也让我更多地走进了这些革命志士的内心世界。他们也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们也希望能亲自迎接光明的到来。就义时年仅26岁的陈然,强忍着伤痛,不断地编辑着“白公馆版”的《挺进报》,将斗志与希望传扬。“小萝卜头”虽然没有见过高墙外的世界,吃的是霉饭,住的是牢房,但是他用有限的笔头描摹了一个光明美好的世界。在陈列室中我见到了小萝卜头的画,虽然没有五彩的装饰,但是可爱的小鹿、骑着自行车的孩子、惟妙惟肖的飞机让人触碰到的是孩子澄净乐观的心灵。是啊,正是为了更多的孩子能够在阳光下自由地成长,小萝卜头的父母和许许多多的革命者用“共产党员的自白”付出了鲜血的代价,无怨无悔。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有开拓之功的共产党员! 
    (二) 
    2011年的一天,以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为原型的电影《第一书记》正在上演。电影院中座无虚席。这位响应省委号召的选调干部,离开温暖舒适的家,告别年迈的母亲,奔赴贫苦落后的凤阳县小岗村。在任职近6年的时间里,他勤政爱民、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内涵。他领着自强不息的小岗人修路筑桥、招商引资、科学种田、发展旅游,小岗村逐步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当沈浩任职期满,村民们用最朴素也是最真挚的方式挽留了他,那一个个红手印源于沈浩对小岗村村民无限的爱。 
    当“红手印按出个大写的人,万事根本是做人。做人,做大写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根禾苗深深扎根”的旋律响起,我的眼睛已湿润。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为有这样的同志而感到无比自豪。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有发展之功的共产党员!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是开拓还是发展,共产党人在不断挑战中成长,在百姓心中筑起一座座丰碑。从建党之初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九十年历程。世事变迁,不变的是共产党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对党的热爱与忠诚、对百姓安康的殷殷期盼。而这些,都凝结成一个声音:为万世开太平。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安 敏)

责任编辑:张 慧磊
分享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