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许诺 杨皓) 清晨,延安的东方未白,但坐落在市区的枣园革命旧址里早已挤满了从各地赶来的游客。 讲解员冯婉婷对这一番情景早就习以为常。她告诉记者,每年的5月到12月都是旅游旺季,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枣园里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最忙的时候,我一天就接待了25批游客,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在枣园里走了25个来回。” 来自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小的白钊宁年仅7岁,是枣园里年龄最小的“小讲解员”。才上一年级的他愣是把长长的解说词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还会绘声绘色地讲“五大书记像”的故事。白钊宁说,他是跟着同样是小讲解员的哥哥来到枣园的,听到哥哥的讲解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如今,白钊宁已经是有半学期工作经历的“资深” 讲解员了,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神气十足地向游客们讲枣园里住过的那些了不起的人、那些惊天动地的故事。他说,像他这样的“小讲解员”,延安各个小学都有。 一旁,另一个“小讲解员”马艺璇的妈妈微笑着看着女儿向游客们介绍毛泽东故居。“我们做家长的很乐意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那一段光荣的历史。”她说。 对延安的热爱,不仅来自每一个延安人,也来自那些到延安的“访客”们。来自北京的辛忠曾经这样形容他的延安之旅:“我在窑洞里仔细地看每一张旧桌子、旧板凳,不忍放过任何细节,头脑里还原当年的场景,深深感受到,在那个年代从这里孕育而出的革命理想和光明前程。” 在延安,人们很快就能感受到延安人民的红色情结—— 在吴起县,在延长县,多少延安人如数家珍地说起红军长征到陕北,说起哪一年的哪一场战役,他或她的家人战斗、牺牲的故事…… 据介绍,每年来延安旅游、参观的人数不断增长,这说明,即使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延安仍然是中国人心头的圣地和精神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