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晚景
我无数次徜徉于右江河谷两岸及侧翼山区。这条河的前世今生,我是那么熟悉。这条河的两岸,是广西难得的还留存着神秘气息的去处。山高林密,水曲气荡,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从史前文明到现当代的风云激荡,都深深让人向往。这是一条意味深长的河,让人遐思无限。 右江位于广西西部,上连滇、黔和越南,下通珠江三角洲和港、澳,是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百色及云南、贵州通往沿海的一个主要通道,西南地区与沿海沟通的一个主要纽带。“左江湾,右江滩”,“滩多险阻”是右江给人最初的印象。而与其说是右江人守望着右江,不如说右江已守望了右江人亿万年。右江就像一坛千年佳酿,醇香浓郁,散发历史的气息,刻画着岁月的痕迹,倒映着右江沿岸最真实的发展历程。 始祖传奇 在右江流域所覆盖的广袤土地上,丰富的史前文化几乎遍及整个流域的11个县市。据研究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右江河谷就成为古人类的文化活动中心。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右江流域陆续发现了史前文化遗址。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首次在此发现了与旧石器共存的玻璃陨石,并测出其年代距今80.3万年。所发现的百色手斧,震惊世界考古界,打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把亚洲大陆视为“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的“莫维斯理论”,改写了亚洲文明进化史,美国《科学》杂志两次刊文公布这一消息。 右江上游的田阳县敢壮山,是壮民族文化发祥地、布洛陀文化遗址和壮族始祖布洛陀的故乡,也是壮族人民向往的精神家园。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化中的神话人物,壮族的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开创天地、创造万物,被公认为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文化不仅影响珠江流域,还影响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敢壮山歌圩还是广西最早、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歌圩,自隋唐以来,每年农历三月三以后的几天都有数万至十多万群众自发汇聚到这里,连续数日在此祭拜布洛陀、唱山歌,进行各种民间文娱体育活动。 右江流域内,西林县句町古国遗址出土的豪华铜棺和铜鼓等表明,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西南的政治文化中心。1856年发生的“西林教案”是近代英、法帝国主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之一,“西林教案”遗址现维修保存完好。西林县明、清岑氏古建筑群,是清云贵总督、抗法将领岑毓英和曾任多省总督岑春煊父子的故居,不仅是桂西壮族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壮、汉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是桂西历史文化的象征。靖西龙邦边境口岸的十二道门,是建于清代光绪年间边关上的特殊军事设施,设计巧妙、建造奇特、雄伟壮观。百谷和高岭坡遗址、那坡感驮岩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古代社会面貌及古代文化的互动关系的珍贵资料。 右江两岸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凝聚了浓郁的革命气息。轰轰烈烈的右江农民运动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最早掀起的农民运动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21年,壮族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在东兰、凤山一带领导各族人民开展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东兰农民武装曾于1923年三次攻打东兰县城,成为广西最早的农民运动。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爆发。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陈豪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后来,这支英勇的队伍转战南北,所向披靡,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使中国工农红军的声威震撼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