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起源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来源:《我们的节日》

  我国政府采用公历,始于中华民国建立。所以,在我国,有元旦节的历史尚不足百年。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时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宣言书末尾所署时间为“大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这是正式文告中首次使用公历,也是首次使用具有现代意义的“元旦”一词。随之,孙中山下令,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改用阳历。 1月2日,孙中山通电各省改历,并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国建元的开始。

  从此,我国开始采用西历,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称元旦。在整个民国时期,实际上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仍多使用传统的农历,只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一般称为春节了。自此,元旦与春节分成为两个节日,但元旦仍常用作春节的代名词。如1930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指挥红军作战时,曾填《如梦令·元旦》小令一首,词曰:“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此处元旦所指,即与春节同。

  在我国实行公历的初期,鲁迅写过一篇《习惯与改革》的文章,文中说:“连上海的无业游民,公司雇员,竟也慨然长叹,或者说这很不便于农家的耕种,或者说这很不便于海船的候潮。我们居然因此念起久不相干的乡下的农夫,海上的舟子来。这也真像煞是博爱。”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由此,我国政府采用更彻底的公元纪年法,所有政府文告、统计报表、报纸刊头等均采用公历,中国传统的农历纪年除了在重要报纸报头的公历后边标注外,官方文件中已彻底没了踪影。而元旦节日,也于1949年12月23日的政务院(即今国务院)会议上通过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被规定为我国四大法定节日之一。今天,公元纪年及元旦节日在国人中已经逐步通用、流行、稳固。元旦与春节两个节日,称谓上不再混用。如1952年《毛泽东主席在元旦团拜会上的祝词》,此处元旦就是指公历元旦了。

  元旦是个国际性节日,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关于元旦由来的故事。最早给元旦命名的是古埃及人。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7000年前,古埃及人经过长期观察,他们发现每当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尼罗河水立时上涨,而且与下次涨水时间总是相隔约365天。于是古埃及就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这大约是元旦新年最早的由来。

  今天的公历,因为通用于世界各国之故而得名,是一种人们最熟悉的太阳历,也称西历、阳历、格里历。公历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就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这与基督教的兴盛密切相关。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古罗马人学习埃及人的历法精髓后,在儒略·恺撒统治时期制定了更加精确的儒略历。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传布,儒略历传播于世界各地。1582年3月1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革历法,决定采用意大利医生利里奥的方案,在400年中去掉儒略历多出的三个闰年,年平均长度为365日5时49分12秒,比回归年长26秒。虽然照此计算,过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误差,但这样的精确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公历,又被称为格里历的来历。

  由于最近500余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基督教国家的影响,纵横世界各大洲,也由于公历的相对精准,公元纪年法被世界各国纷纷采用,元旦作为节日,在西方比不过圣诞节,在中国比不上春节,但由于其本身的世俗性、非宗教性,反而因此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节日。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庆祝元旦节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样。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因此也是世界上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因此也是世界上最晚过元旦节的国家。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同时,基于南、北半球的差异,北半球的国家元旦时正好是冬季,或寒风凛冽、或白雪飘飘、或冬阳朗照……而南半球的国家迎接新年则在夏季,其过节的感受甚是不同。

   除了上述原因,还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不同,有的国家元旦的日期并不是公历的1月1日。比如,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其季节和月份并不固定,一般是在公历3月下旬。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泰国传统的新年“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