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
“长征路上,中央红军在敌人围追堵截中奋勇前行,翻越人迹罕至的雪山,穿过渺无人烟的草地……”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15分钟的“微党课”,让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身临其境,接受思想洗礼。
关爱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妇女儿童,拥军优属,调解各类民事纠纷……在宁夏吴忠,王兰花和“兰花芬芳”志愿者服务团队步履从未停歇。“人人献出一片爱心,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动情地说。
“群众在哪里,我们的舞台就搭在哪里;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宣讲就延伸到哪里。”在乡村、在企业、在社区,“文化大篷车”进乡入村,打通“最后一公里”,把精神食粮送到千家万户。
……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到遍布宁夏22个县(市、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覆盖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宣讲团到百姓家门口的板凳会……近年来,宁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思想凝聚人心、用文化浇灌人心、用精神鼓舞人心,源源不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汇聚强大能量。
高扬旗帜 山川汇聚磅礴力
“总书记视察宁夏提出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什么?”
“调研工作的‘五字诀’是什么?”
“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是什么?”
……
2023年5月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集中研讨交流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现场出题,随机抽点17名区直部门负责同志答题。
面对一道道考题,被抽点的同志结合主题教育所学所思所悟,谈认识、讲体会、说打算,集中展示了学思想用思想的新成果。
思深方益远,纲举万目张。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重要政治责任,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推动宁夏上下用心领会、用情感悟、用力落实。
为推动领导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以上率下、作出示范,制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办法》,建立“第一议题”、“双随机”学习交流、中心组成员包抓分管领域学习等机制,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自治区党委与中宣部共同举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暨党史学习教育高端论坛,举办省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的山海情》等系列研讨会、座谈会等。
逐字逐句学,一遍一遍悟,认真汲取党的创新理论丰厚养分。学习,让领导干部工作思路更清、发展信心更足、战略目标更明。
为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出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七进”管理办法,培育打造示范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常态化制度化;在自治区主要媒体常设“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等专题专栏,打造“老兵宣讲团”、“80 90 00”青年宣讲团等一批全国宣讲品牌,吴忠市理论宣讲“四千万”工程入选中宣部创新工作案例;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办好“塞上新语”网上理论宣讲栏目,做强“贺兰山网评”品牌,建好用好“学习强国”宁夏学习平台,在西部地区率先上线“强国TV”,举办3届“学习强国”达人挑战赛,把“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激发党员干部群众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四大平台”建设,构建思想理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7大新型智库体系,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出一大批研究成果,《新时代宁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践研究》等入选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课题。
一本本理论书籍启智润心,一篇篇理论文章凝结智慧,一场场理论讲座解疑释惑,理论宣传春风化雨,理论学习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主题教育深学躬行,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15个,闽宁镇案例入选中央党史学习教育案例书籍《百年初心成大道》。意识形态领域各类阵地可管可控,形势向上向好。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站在今天回望,正是因为不断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让我们以强有力的理论武装踏平坎坷成大道、不惧风浪行万里。
守正创新 全民合唱好声音
文中有导向,笔下力千钧。
伴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如何顺势而为把党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宁夏故事,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这是宁夏的时代答卷。
宁夏各级主流媒体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以巩固新时代意识形态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己任,报台网端微全面发力,文图音视竞相上阵,通过创新手段、全媒呈现,记录下脱贫攻坚的感人瞬间、勾勒出全面小康的壮美画卷、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以一件件精品力作,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围绕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足迹”“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等重大主题宣传2000余场次,举办“中国这十年·宁夏”新闻发布活动,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策划推出《习近平的山海情》等一大批重大主题报道,充分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驾驭“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高超智慧和卓越能力,全面展示宁夏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可喜成就,营造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和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建立健全对外宣传工作专项协调机制,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介工作,依托中阿博览会、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平台做好对外宣传和国际传播,建成宁夏英文国际传播矩阵平台,成立人民网·宁夏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电视节目《品牌宁夏》、外宣纪录片《天下黄河富宁夏》等多部产品,电视节目《宁夏时间》在迪拜中阿卫视落地,电视剧《山海情》阿语版在多个阿拉伯国家播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宁夏形象。
提升互联网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围绕重大节点、重大主题,设置“砥砺奋进的五年”等议题,开设“壮丽70年点赞新宁夏”“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回望一甲子 辉煌新征程”等专题专栏,策划推出《习近平的扶贫故事:闽宁模式》等重磅新媒体作品,让党的声音牢牢占据网络空间。
推动新闻出版机构改革,出台宁夏“十四五”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展规划、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建成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策划推出《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等一批精品主题图书,“塞上书香节”“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阅读品牌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完善多领域、跨部门的综合治理机制,加大“扫黄打非”力度,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效果,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文明养德 塞上儿女有力量
初冬的灵武市马鞍山山头,层层叠叠的红、黄、绿渐变,像是打翻了的调色盘,美如油画。
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遍布矿坑、碎石的荒原。在“人民楷模”王有德的带领下,在劳模精神的激励下,在当地群众的苦干下,如今,这里换了天地。
文明的种子一旦根深,精神的大树就会枝繁叶茂!
着眼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在全社会树立崇德向善、共建文明的鲜明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时代强音;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良好氛围日益形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道德滋养源源不断……
精心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培育选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以及“最美人物”“宁夏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500余名,“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等200余名(个)个人和集体获全国表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推动文明实践工作从单项突破向系统集成、从农村为主向城乡联动,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把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实践主要方式,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1万个,开展活动36万余场次,参与群众482万人次,培育了一批志愿服务品牌,王兰花志愿服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行胜于言”的高度肯定,固原市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得到国务院督查组肯定。全民国防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效,爱军拥军氛围更加浓厚。
坚持为民利民惠民工作导向,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带动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不断提质增效,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激励奖惩、测评考核机制,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诚信建设、家风建设等新风新貌培育行动蓬勃开展。累计创建自治区级以上文明城市16个、文明村镇240个、文明单位668个、文明校园149所、文明家庭56户,县级以上文明镇、村占比分别达到75.3%、66.9%,创建覆盖面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奋斗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干精神,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广大干部群众发自内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人民至上 根脉浇灌兴沃土
何以文明?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性工程、战略性工程来抓,“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打造文化兴盛沃土。
2017年至2023年,历时6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红河流域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揭开彭阳姚河塬西周城址神秘面纱:通过对出土的甲骨文解读,其国别为“获国”,是一处史籍未记载的西周诸侯国。姚河塬遗址考古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委专家给予“五个最西北”的评价:最西北的西周早期封国都邑城址、最西北的西周早期诸侯级墓葬、最西北的甲骨文发现地、最西北的原始瓷器出土地、最西北的铸铜作坊遗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优秀作品近500部,获得国家级奖励近200个,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9部作品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0人获得戏剧梅花奖、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特别是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文艺创作的灵魂,围绕闽宁协作推出电视剧、电影、话剧、歌曲、歌剧、广播剧、报告文学、新闻通讯等10余部“山海情”题材作品,深情讴歌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的好、对宁夏人民的好。“山海情”不仅成为一种文艺现象,而且成为宁夏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的精神力量。
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图书馆、城市书房(阅读岛)、文化驿站等一批阅读服务阵地成为重要的网红打卡地,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精神补给站”“致富加油站”。常态化开展“文化大篷车”下基层,每年组织“欢乐宁夏”“清凉宁夏”等群众文化演出4000余场次、农村电影公益放映4万场,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打好“星星故乡”“酒庄休闲”等六张牌,星星酒店、黄河宿集等特色IP“出圈吸粉”,“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欢迎来宁夏,给心灵放个假”文旅品牌更加鲜亮。
设立宁夏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推进重点领域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60.54亿元增至2021年的121.84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编制《黄河流域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积极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大麦地岩画等20处文物入选第七批和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今日宁夏,放眼山川,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各类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时代文化事业生机盎然。这是宁夏活跃繁荣的文化气象,更是宁夏砥砺奋进的精神图景。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面向未来,宁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团结奋斗,以新的实干、新的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供稿:宁夏文明办 宁夏日报 记者 马晓芳 周一青 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