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发表时间:2022-10-20来源:中国文明网

  “女儿你看,今天有这么多志愿者陪我过生日,还给我买了大蛋糕。你在外安心工作,家里啥都好着哩……”近日,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留凤关镇开展“云上团聚 爱在身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8名志愿者拿着蛋糕来到留守老人付朝夕家中,一起做菜、切蛋糕,共同庆祝他80岁生日,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缺少关爱的现状,留凤关镇通过开展“云上团聚 爱在身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用视频拉近距离,用关爱抚慰心灵,架起留守老人与子女、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连心桥。截至目前,留凤关镇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为100余名留守老人(儿童)提供了亲情连线、心理抚慰、法律援助等服务,让留守老人不再孤单、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这只是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剪影。近年来,陕西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各市(区)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传播了新时代正能量,赋予这项惠民工程强大生命力。

  组建队伍 构筑文明实践工作新格局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于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陕西省把深化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积极组建队伍,构筑文明实践工作体系。

  

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

  西安市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探索建立了“12345”组织框架和工作体系,即“一把手挂帅”,三级书记齐抓试点工作;凸显“城乡联动、城乡共进”两大特色,推进城乡文明实践同频共振;建立“三级联动网络”,逐步实现全市文明实践全覆盖;突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打造“中心、所、站、基地”四级服务阵地;建好管好“五大平台”,推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项工作”落地生根。在“新坐标”指引下,西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纷纷挂牌成立,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相继展开。

志愿者们提倡文明理念,倡导文明新风。

  渭南市坚持把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按照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全域覆盖的工作思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打造文明实践“大矩阵”。截至目前,渭南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文明实践所124个、文明实践站1608个。各县(市、区)在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程中,将阵地建设与政策宣传有机结合,得到群众广泛点赞。

  宣传宣讲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陕西省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多样化宣讲活动,培育特色宣讲项目,融合线上线下宣讲方式,推动科学理论宣讲常态化、有实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志愿者在群众家中进行宣讲。

  延安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党史宣讲队伍120余支,动员道德模范、乡贤能人、乡土人才组成“百姓名嘴”,以“讲、学、播、演、忆、践”等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校园社区,把党史知识、理论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

志丹县推出“文明大篷车”演出。

  志丹县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创新性推出了“文明大篷车”。每逢群众家里有喜事,“文明大篷车”的志愿者就用充满陕北特色的说书、节奏欢快的快板、喜气洋洋的民歌为群众助兴。演出间隙还发放倡导文明新风的手册、书籍等,让喜庆的现场更文明。

  “说事大院真是好,群众拍手齐称赞,乡村振兴齐心干,幸福生活万万年……”这是城固县群众自编自排的快板。“说事大院”聚焦理论传播、政策宣讲、培育新风、村民议事,广泛开展受群众欢迎的文明实践活动,成为涵养文明新风、化解基层矛盾、激发民主活力的主阵地。

  乾县探索推出了“红色喇叭润民心”文明实践宣讲项目,利用乡村大喇叭播报和流动“小喇叭”宣讲的形式,带动志愿者走进全县16个镇文明实践所、173个村文明实践站和8个社区文明实践站,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次。

  志愿服务 擦亮文明底色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志愿者们日夜值守在防控点,测温、消毒,做好群众服务;在党的生日、国庆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中,志愿者们走上街头,讲述红色历史;每逢节假日,在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身边,总有志愿者陪伴的身影……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志愿者在核酸采样点采样。

  凌晨四点天还没亮,王鸽就已经来到行者街道石油城社区核酸采样点,换上志愿者红色马甲,准备投入接下来的“战斗”。王鸽是临潼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的“雷电突击队”的一名志愿者,他已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70余次,累计从事志愿服务1200多个小时。

  宜君县戏曲志愿服务队将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和“送戏下乡”有机结合,以“秦腔唱响新思想”为载体,从“送”到“种”,帮助群众组建自己的戏曲团队,让群众从“看戏”到“学戏”,增强戏曲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堂堂带着“泥土味”的理论宣讲,一件件办到百姓“心坎里”的实事,一场场送到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套餐……在三秦大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场景处处可见。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文章”,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厚思想保证、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供稿:陕西省文明办 文明陕西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梁 海燕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