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与孩子们在罗马“许愿池”前合影 兰海和她的学生李宜然的合影 注意到兰海,是央视播出的一档节目。这个有着娃娃脸的大女孩带领二十个孩子进行夏令营活动。里面有个叫子安的男孩特别爱打扮,和别的孩子有些格格不入。兰海却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评价说:“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挺尊重他的。他想做、能做并且他敢做。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漂亮一些,但又有谁能像他这样付出精力和时间去努力做呢?”几句话说完,只见子安一直绷着的小脸儿舒展开了,旁边的孩子也笑着揽住他的肩膀。哎!这个老师挺有方法的。兰海这个名字一下子就留在脑海里。 “我家孩子每次从夏令营回来,都感觉长大了一些。”“让他去辅导班特别费劲儿,只有去上濒的课很主动,常常下了课还要玩儿上半小时才走。”正好身边有位孩子在兰海创办的教育机构上濒学习的家长,她的话自然引起笔者采访的兴趣。 “上是极限,濒是濒临,我希望把每个孩子的才华、潜力都调整到最佳的位置。我觉得这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兰海,儿童教育专家,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2003年创办上濒教育研究中心,至今已经有3000多名孩子在上濒体验到不一样的成长教育。兰海撰写的专著《孩子需要什么》和《嗨,我知道你》则为父母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教育样本。 你敢把孩子逼到极限吗 开心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最高的那个层次应该是成长后的快乐。要拔到这个层次,中间一定有痛苦,痛苦和失败能帮助孩子突破心理极限,让他们有所提高。最简单的开心就是吃喝玩乐,但我不要这种。 “走,我带你去看一个特别的游戏,叫摸石头过河。”兰海带着笔者走过两段长长的坡路,前往处于夏令营驻地最底端的运动场。这时已经下午5时多了,太阳的热力稍减,但空气仍旧有些闷热。 快点儿! 传砖! 注意平衡! 只见三支队伍参差地排在上坡的转弯处,孩子们一声声紧张的叫喊渲染出激烈的竞赛气氛。 所谓摸石头过河,就是每队八个人七块“石头”(砖头大小的硬泡沫),大家首尾相接站到“石头”上,由最后一位孩子抽出脚下的泡沫砖,向前传递,再依次前进。有人不慎手脚着地即被罚停3分钟。 观察了一会儿就发现,这看似简单的游戏实则十分有挑战性,每个人的体力、精神、注意力以及团队的整体士气都要配合起来。孩子们小脸都晒得红扑扑的,身上也汗津津的,但那股忘我的精神很是动人。 打头那组队尾的小男孩格外引人注意。他所在的队伍明显领先,因为相对其他两队手拉手侧着前进,这队是所有孩子面向前方手搭肩膀前进。采用这种方法更稳当,速度也会更快,唯一的问题就是最后一名队员必须付出几倍于他人的辛苦;因为要抽出自己脚下的“石头”,他必须和前一名队员共用一块“石头”,唯一稳定并占地较小的选择就是蹲着。这个名叫“小龙”的9岁男孩儿就保持着这种别扭的姿势,只有向前移动的瞬间可以站起略动一下,然后就将自己缩成一小团,蹲在前面队员的脚边。相比其他孩子活跃地叫喊,他一声不吭,动作却准确迅速,汗水打湿的T恤紧贴在身上,显得格外瘦小。 “他是自己选择队尾的位置吗?”兰海小声询问领队。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不由露出笑容,但并未流露对小龙特别的关照。仔细观察了每个队员的表现,兰海又领着笔者拐进位于下坡的篮球场,原来这里还有远远落后的一支队伍。 明显感到这队士气低落,孩子们正在罚停却闲话不断,同样在队尾的小男孩童童特别活跃,讲笑话、埋怨队员、满不在乎地晃动身体,一不留神又脚尖踮地,于是接着罚停。 “兰海,干脆我们退出算了,反正也赶不上前面了。”童童忽闪着大眼睛,嬉笑着说。“一个男生撒什么娇,今天所有人都能退出就你不行!”兰海的语气出奇的严厉,童童顿时默不作声了。“以你们现在的状态和速度,晚饭肯定是赶不上了。如果大家想继续,所有老师一定陪到最后,而且我能肯定,如果你们能走到终点,你们的收获也将是最大的。有人想退出吗?”兰海一番话说下来,孩子们的神情都严肃起来,没人退出,他们前进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站在热火朝天比赛的孩子们旁边,兰海开始给笔者分析起小龙和童童这两名表现都很显眼的孩子。“小龙是个很特别的孩子,在学校里负面评价比较多。老师让干的事儿如果说服不了他的不会简单遵守,总有自己的想法,简单说就是不听话。小龙刚来上濒的样子你肯定想象不到,在课上就是满地乱爬那种,一分钟都闲不住。” “那么他这种情况,如何引导呢?” “首先观察,我一直认为看一个孩子他的注意力集不集中,不是以他是不是在玩手,有没有坐直这些作为判断标准。重点是他的听课质量,小龙表现出来是不遵守规则,但他能随时回答你的问题。所以我的判断就是这孩子是有能力的,只是他的接受方式可能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第一阶段,我们就包容他的听课方式,让他感觉这个环境是接纳他的。当他已经接受我们的时候,再调整他的听课方式,对他开始有要求。像他不太喜欢阅读,我们就调动埋藏在他心中的成就动机。因为他的成就动机在学校很难得到满足,所以通过他的渴望,将他引入一个轨道上来。比如让他做活书阅读课的助教,一下子他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上课也能很好地进入状态……小龙很有天分,领悟力强,动手能力出众,但在我们的教育系统里,早期的磨合会比较痛苦。”说到这里,兰海不由叹了一口气。 “童童这个孩子非常聪明,成绩也很不错,学校的评价明显好于小龙。他在课程里的状态是非常好的,但在夏令营这种凸显社会能力的地方,他暴露的一些小问题会让他在团队里不受欢迎。他的偏差在哪里?首先他父母的教育就是宠的时候特别宠,严厉的时候特别严厉。这个孩子总在这个中间徘徊,他不认为父母是以事情作为判断,而是以心情和喜好作为判断的标准。再有这个孩子因为成绩不错,一贯比较得宠,习惯性撒娇,可能平时一撒娇所有的事儿就好办了。但在上濒,哪怕你是最好的一个学生,你触犯了规则,就一定要接受惩罚。他会发现撒娇、小机灵这些都不好使了,我们要帮他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 在孩子们紧张地奋战中,天慢慢黑下来。临近晚10时的时候,孩子们终于接近最后的目的地——驻地宿舍了。长时间高度紧张的运动下来,孩子们喊口号的声音哑了,向前挪动的速度明显减慢。连续做了5个多小时深蹲起的小龙,仍旧一声不吭,可动作已经打晃儿了,汗水顺着打绺的头发淌下来。忽然,他前面的队员带着哭腔喊了出来:“小龙快不行了,让他休息去吧。” 兰海俯下身去,轻声地和小龙交流了一小会儿,站起来宣布道:小龙一定能坚持到胜利。这时,距离终点还有不到10米了,一块儿泡沫砖要传递五六次才能前进一米,极度疲惫的孩子又屡屡脚着地犯规罚停。这时候,看着这个瘦弱的男孩缓慢地半蹲着挪动简直成为一种折磨,他的领队已经悄悄抹起了眼泪。 “越是到最后,就越要严格要求。”兰海让老师打亮手电,仔细监察孩子们的脚有无接触地面,坚决执行三分钟罚停的规则。她同时密切注视着孩子们的状况,只见正在罚停的小龙身子有些趔趄(停止时其他队员可以站立着稍微休息,他仍需蹲着保持平衡)。兰海几步冲上去,一下子将他抱了起来,就这样挺过3分钟,仍将他放回泡沫砖上,继续前进。 终于,小龙一队以微弱的优势冲过终点线,队友们瞬时蹦了起来,痛快的欢呼声几乎掀了房顶,小龙被领队轻轻抱到一旁的沙发上,满是汗水的小脸儿上慢慢舒展出虚弱的微笑。 为什么能对那么小的孩子狠下心?队友说他已经不行了,为什么你坚信他能到最后?难道不怕他晕倒出事故吗?笔者将一连串的问题抛给了兰海。 “首先是你的判断,他的语言、他的表情表明他自己没有放弃;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一次这样比较大的刺激才能有所突破。只有经历体力、心理的极限,他才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希望他能体会不只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有意义,像这样痛苦的、更多是为了团队付出的行为其实感觉会更好。” 当话题回到影响全队的童童身上,兰海正色道:“如果提前和家长达成很好的信任,他持续这样说话、有损团队,我们会让其他孩子先走,自己拿一板砖完成全程。因为昨天他们队走了6个多小时,他的极限也到了,还是要尊重孩子身体的规律。如果昨天才3个多小时,一定会采取我说的这个方式。” “其实今天对所有孩子来说,都是对自身极限的一次挑战。他们的表现太棒了,所以我们明天的主题就是狂欢,还有枕头大战。我也参加,给他们个机会报复我一下。”兰海下巴一挑,露出调皮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