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第三期访谈在中青在线举行。当网友提出“成功秘诀”是什么时,创造“徐强精度”的沈阳鼓风机齿轮压缩机公司副总经理徐强、巾帼不让须眉的上海航天局第八○三研究所铣工和数控工苗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南疆矿山救护队技术员兼小队长阿布杜克力木·米吉提,竟集体“失语”。 沉默几秒钟后,徐强说:“追求永无止境。”苗俭认为:“我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机会比较好,我又抓住了机会。”阿布杜则表示:“我们有很大的压力,我们还要学习,严格训练。”他们都自己认为并未达到所谓的成功。 面对“成功”这个字眼,3位嘉宾不善言辞,但是当本次访谈的主持人、中国青年报记者原春琳谈到“困难”这个字眼时,3位嘉宾各有体会,因为困难一直与他们的青春作伴。 “回过头来想,困难教会了我们成长。如果你认为是难以逾越的困难,你就越不过去。你要想困难正是我要面对的,它是为我设计的,它要帮助我成长。”这是徐强对困难的理解,也正因此,他“很喜欢困难”。 1997年~1998年的金融风暴,让徐强所在的企业受到了强烈冲击。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徐强至今感觉很压抑。“(企业员工)不知道哪天公司会裁员,会不会裁到自己。”尽管技术水平过硬,徐强没有太多的担心,但他也在思考“生存的方向在哪里”。他给自己定下月收入500元的标准,如果低于这个标准,他就会离开。事实上,他的月收入的确降到了500元以下,但是,经过一番挣扎,徐强选择留下来面对困难。“那个时候有的是时间”,于是他开始重新详细地学习设备说明书,研究设备,为日后更繁重、复杂的工作的到来做好了准备。“没有冲不过去的浪,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徐强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虽然非常难熬,但是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却增强了。 困难对于苗俭来说,从毕业分配开始就真正一个接一个地来了。女生从事机械加工行业的工作,往往是“作为男生的附属品被搭配出去的”,但是她仍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铣工工作。 “到单位后,我是很自信的,认为自己做铣工绰绰有余,肯定能胜任。但是我发现所学的东西与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差距。航天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学习。铣工工作看似很普通,但是有很多小窍门,可能同一个东西我用四五个小时做完,但是其他人只需要一小时就能完成。” 与此同时,苗俭还要面对体力上的弱势,这一点也曾对她的身体造成伤害。面对困难,苗俭选择了坚持。到单位7年后,她才有机会学以致用,做数控相关的工作。而在此期间,苗俭已经成长为高级技师,“当机会来了,我抓住了,慢慢我才能有目前的这个状态。” 困难,对于阿布都克力木·米吉提来说,让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欠缺。2003年参加一次抢险救灾前,阿布杜的氧气瓶漏气了,没能跟同事一起下井参加营救。这件事刺激了阿布杜,于是他每天下班后再到学校参加培训班。无法与汉族同事交流,阿布杜就开始学汉语,每天晚上把老师讲的课文都背下来。 “我们要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救护队员。” 阿布杜说,在他们这个行业,6年之内,400个新的安全隐患出现了,也就是说,有400个安全隐患要进行学习、分析、处理,就像“从原来要处理100道题变成了处理500道题”。 这一点,苗俭也感同身受:“学到的东西永远是自己的,走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围绕成长、奋斗、理想等话题,众多网友纷纷提问。1个半小时的访谈和互动,很多网友意犹未尽。 “其实3位嘉宾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虽然你们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凭借各自的努力,都成了佼佼者。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坚持,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你们。”主持人在结束语中这样总结道。(记者崔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