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1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张旭东)从1961年踏进山东海洋学院,管华诗就与大海结缘。他不仅是我国现代海洋药物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还是中国海洋大学12年的“掌舵人”。古稀之年,他仍怀着“人海和谐”的理想,在海洋科研、治学育人和个人修养的“大海”中执著追求…… 结缘“碘危机” 管华诗出生在山东夏津一个农民家庭。1964年,25岁的管华诗在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让全国陷入了“碘危机”,每年300吨纯碘缺口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当时科研工作者尝试从石油废水、矿山中寻找碘源,含量都不高。后来大家发现海带中碘含量不低,于是组织成立了海带提碘新工艺小组。”管华诗告诉记者,1969年提碘新工艺研制成功。但海带提碘在产业化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从海带中提取1吨碘会产生10吨甘露醇和600吨褐藻胶,这些附带产品的再利用成为海带提碘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管华诗全程参与海带提碘产业化研究,带领课题组专攻“褐藻胶与甘露醇的再利用”。但1971年3月,管华诗任教的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与烟台水产学校合并,当时烟台水产学校是中专院校,以教学为主。在没有实验室、经费的情况下,管华诗等课题组成员将学校一个不常用的男厕所改造成实验室,在教学时间之外做实验,讨论和攻克一个个科研难题…… 历经三个春秋,1974年管华诗课题组就拿出了成果。“我们利用甘露醇制成了石油破乳剂、食用乳化增稠剂、农业乳化剂,后两项成果获得1978年科技大会奖;利用褐藻胶制成食用增稠剂和啤酒泡沫稳定剂,后一项成果已经产业化。”管华诗说。 这个科研难题的攻克对管华诗来说,仅仅是与大海结缘。1978年,水产系回归山东海洋学院,学术氛围的恢复、国家部委的支持,这让管华诗等科研工作者感到干劲十足。随后,管华诗等人又开始利用甘露醇和褐藻胶制成了降糖素和胃肠双重造影硫酸钡制剂,这两种产品都是辅助药物制剂,揭开了管华诗海洋生物制药的篇章。 “情定”海洋药物 1979年的一天,管华诗在做实验时,为了降低硫酸钡制剂的黏稠度,他尝试添加了一点从海藻中提取的分散剂――一种多糖类溶质,随后黏结现象瞬间消失。这个化学现象极大地触动了管华诗:能解决硫酸钡的黏结现象,是否也可以解决心脑血管疾病中血液黏稠的问题呢? 对于医药学科,管华诗当时还是门外汉。为此,他自学医药学知识,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向国内外十余位医学专家和权威请教,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做实验。在管华诗的组织下,一个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药物研究室研究人员和青岛第三制药厂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医疗单位专家自愿组成的海洋药物研究的课题组成立了。 1985年,管华诗主持研制的藻酸双酯钠(PSS)通过了山东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称其为我国首创的海洋新药,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安全、高效药物。 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国内数十家重点医疗和科研单位研究表明:PSS突出特点是疗效高,副作用小,可用于治疗、又具可靠的预防效果,可注射给药,又能口服吸收,长期服用未见不良反应,病发率明显下降。PSS获得山东省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美国加州世界发明会世界成就奖等近20项国内外大奖。 在首个海洋药物成功试验、临床、验证后,管华诗为我国的海洋生物制药打开了大门。先后发明并研制了包括PSS在内的十余个海洋药物及生物功能制品,初步建立了海洋糖类药物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建立了海洋糖工程药物研究开发技术体系,建成了海洋药物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基地,研制发明了系列海洋药物和生物工程制品,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并建立了代表国家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开发海洋药物的发展模式。 追梦“人海和谐” 在开拓我国现代海洋药物领域的同时,管华诗还掌舵中国海洋大学12载。1993年管华诗开始担任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校长,他认为大学的建设一定要注重特色,以综合强化特色,以特色带动综合。在这样发展思路的带领下,青岛海洋大学始终保持在中国大学的第一梯队,211工程和985工程全部入选,2002年校名改为“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认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的变更意味着这所学校在国内海洋学科建设和海洋领域科研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5年从校长岗位退下来,管华诗并没有过上悠闲的退休生活,他仍然是“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结构)与应用开发”课题的负责人,仍然致力于PSS的二次开发和利用,仍然忙碌于青岛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的筹建…… 现在管华诗还担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对于大海的开发利用,这位73岁的老人梦想能实现“人海和谐”。他说:“现在人类已经认识到海洋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资源宝库,但在海洋开发利用时要避免重蹈开发陆地资源的覆辙,开发与保护并举。国家应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对海洋科学开发和利用。” 管华诗说,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和空间基础。因此,要建设好“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首先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在向海洋发展过程中,要以海洋为基点来设计人类开展活动的模式,行为方式及交往方式,从海洋的角度来科学合理地开发海洋,达到“人海和谐”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