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双瑞 周劼人 廖翊)“我该做的事都做完了。” 2012年1月1日,黄苗子老人眯缝着眼睛笑着说:“我今天100岁了。” 2012年1月8日,百岁的黄苗子翩然而去。逝前欣慰有语:“我该做的事都做完了!” 他的儿子们在公开信里说,按照父亲公开发表的《遗嘱》,身后不留骨灰、不设灵堂、不进行任何追悼活动,只希望生者“记住他的幽默、达观、谦和就够了”。 这个“遗嘱”,是黄苗子早在1984年和1989年分别发表的《遗嘱》及《后遗嘱》。在文中,他吩咐儿子们把骨灰拿到插过队的农村,拌到猪食里喂猪。并引用《庄子·大宗师》里的故事解释对待身后事的态度:礼教的框框专为需要这一套的人准备,只有肯用脑子想的人才能识破其虚伪、打破框框套套,但这样的人又常被指为离经叛道…… 如他广为人知的漫画作品一样,黄苗子的一生充满了漫画般的幽默、达观、潇洒。但细细端详,又不难发现这一份诙谐背后的深刻与广博。 黄苗子1913年生于广东香山,书香门第熏陶出他对诗画文艺的天然亲近感。8岁习书法,15岁开始漫画创作,此后几十年活动于文艺、美术、书法界,美术论著、散文诗词、书法作品产量甚丰。他的书画在世界多地举办过展览,伦敦大英博物馆、德国科隆东方美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都藏有其作品。他治学严谨,由其点校或参与校对的《画继》、《图画见闻录》、《历代名画记》等书籍已成为艺术史方面的权威性资料。 “我不是一个英雄,我也不是任何方面的专家,”虽深受中外各界的赞扬和钦佩,但黄苗子在评价自己时,总自谦得像邻家的老头儿。他说:“我只是一个艺术门边上的小票友。”在他的书房“安晚书屋”的门两侧,悬着一副他手书的篆体对联:“春蚓爬成字,秋油打入诗。”面对哑然失笑的来访者,他眯着眼睛笑呵呵地解释说:“艺术本来就是一种心灵游戏。自己闹着玩之余,爱好此道的人打个哈哈,也就滿足了。” 谦和,是黄苗子人品、艺品极为鲜明的特色。“苗子老师有那么大的学问、修养和名气,但永远保持着谦虚和蔼的美德,很了不起。他曾经看了我的狂草和汉简后说,他是我的‘粉丝’,恨不得自己年轻下来,去临摹我的书法集。”著名美术家韩美林说这种鼓励让他终身难忘,自己的“行为举止处处有着先生的影响”。 然而如此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背后,却是他从未懈怠、一生精进的治学实践。韩美林与黄苗子惺惺相惜、情谊深厚。他回忆说:“黄苗子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人品上表现为绝不言苦,在艺品上表现为绝不吹牛、绝不炫耀。” 在漫长的人生轨迹中,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2011年9月,99岁高龄的黄苗子还在故宫举办了他和已故夫人郁风的艺术展,并向故宫捐献了《金文彩墨图》等10幅作品。 为什么他能一直保持高昂的创作状态?为什么他一生有广泛的涉猎且每个领域都有不小的建树? 面对青年文化工作者的疑问,他常常笑答——“读书过活”是一种生命状态。在他看来,艺术家不但要业有所专,更需要有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取得一点成绩。而他自己,之所以能在近百岁高龄时依然畅游书山艺海,是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加点油’比‘徒伤悲’积极一点。” 有人说,他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张光宇、叶浅予等漫画大家群里走来,40年代以后从吴道子、八大山人等古代美术研究走来,一直走到独具特色的“苗子体”书法成就,走到人书俱老的艺缘佳境。 “现在,浮现在我眼前的,是苗子老师始终充满乐观和慈祥的笑脸。”画家韩美林回想起这位老朋友的一生,“苗子老师虽然一辈子坎坷,但他没有将坎坷当做一种痛苦、负担和累赘。我特别敬重他那达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黄苗子,那个喜欢怪怪板桥体书法、爱做“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打油诗、不留骨灰不开追悼会的老头,也许,去另一个世界再续艺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