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朱文婕 刘奕湛)明亮宽敞,大气恢弘,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前来参观“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览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有一身戎装的军官,有满头银发的老人,有背着书包举着手机拍摄展览图片的学生,还有拿着纸笔不停记录的年轻姑娘。人们或成群结队地跟随着讲解员观展,或三三两两地在展品面前低声讨论,又或是独自一人对着钱学森的手迹驻足良久。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览自11月3日开幕以来,已经有超过7000多人前来参观。”一位讲解员告诉记者,这次的展览共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等四部分。展出的400多件珍贵的文献史料包括钱学森各个时期的重要照片,钱学森著作的摘要和书影,有弥足珍贵的钱学森手迹,甚至还有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时的成绩单。 曾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就读的伍安丽高举着她的卡片机,拍下了展览中几乎每一幅钱学森与北师大附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还不时与同行的人低声交流说:“真是很不简单,真是了不起!”她指着墙上钱学森归国多年后返校和北师大附中老师的合影说,照片上的好多老师她都认识,有的老师甚至教过她。“他是我们这代人的偶像,他的一举一动我都非常关注。每次有关钱学森的展览我都会去看。他是我们的光辉榜样。”她激动地说。 看着钱学森一生曾涉足的研究领域,退休工人赵树基感叹自己一辈子创造的东西太少。他说:“钱学森是值得尊敬的人,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让我佩服。” 展览中,钱学森一家四口在轮船上的巨幅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这是1955年9月钱学森历经万难,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照下,终于得以借道香港,与夫人蒋英和两个孩子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在“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上拍摄的照片。他放弃了美国舒适的生活,对美国政府的利诱以及迫害全然不顾,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用强烈的爱国情怀开始书写人民科学家的篇章。 北京市十一中学的退休教师陈嘉修对钱学森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精神、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大加赞扬。“应当组织中学生来看这个展览,来参观学习。”他说,“现在一些学生理想缺失、民族感缺乏、急功近利,应该让他们来好好感受一下大师的一生。” “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钱学森的贡献无与伦比。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才,我们到现在都深受其益。”家住航空大院的任志尧说他年轻时曾多次在院子里见到过钱学森。对着钱学森绘制的系统工程图,他说:“航天是老一代革命家与科学家智慧的共同结合体,这也恰恰是钱学森提出的系统工程理论的体现啊!” 趁着休息来看展览的国家博物馆的保安曾鑫,已经来来回回听了两遍讲解员对钱学森事迹和参展资料的讲解,他却还嫌不够:“能够看到关于钱学森事迹的展览太难得了,而且只听一个人的讲解还不够,我至少还要再听一遍。” “向钱学森同志致敬,向钱学森同志学习,永远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奋斗!”在展厅的留言区,观众们纷纷留下自己观展后的感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参观钱学森事迹展览,最受震撼的是钱老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以及他炽热的爱国情怀。钱老为祖国航天事业所作的贡献不可泯灭,而钱老的精神更应永存,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是钱学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祖国奉献燃烧的一生,是一位真正的人民科学家的光辉的一生。这位科学泰斗虽然已经远去,他的成就却一直为人所铭记,他的爱国情怀一直为人所颂扬,而他临终前留下的“钱学森之问”也令后人不断深思,激励后人不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