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百岁有六 名副其实“四朝元老”
发表时间:2011-11-22   来源:北京日报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作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

  跟周有光老人首次见面,在2006年7月14日全国政协礼堂《群言》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生,这天正好百岁有半,俗称101岁,属于人瑞级寿翁,是与会者中最年长者。老人中等个子,穿着朴素,风姿儒雅,戴黑色上缘框框的眼镜,面容滋润,目光睿智,头发稀疏而白,发际挺高,乍看,六七十岁模样,只迈步稍稍蹒跚。

  当时别人的发言,我大多忘了,唯周老的话给我印象极深。他说自己已是个“落伍者”。为什么呢?因耳背眼花,从这两个器官汲取外界信息的能力差了,不知新闻,自然落后。不过,还要追逐潮流,希望《群言》庆祝40周年之际,再来恭贺,跟诸友重聚一堂。顾况诗曰:“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其时,他就120岁啦——话落,笑声、掌声响成一片,是欣慰,也是预祝。

  我跟周老还有个渊源。2005年第7期《群言》杂志,同时发表了周文《女人不宜称“先生”》及拙文《“先生”妙用》。周文说,称某些女士为“先生”,“这股风极其不妥,理由如下:一、混淆性别。不知底细的人,可能认为‘宋庆龄先生’是男人。二、重男轻女。称先生是尊敬,称女士是不尊敬。这明明表示了重男轻女的下意识。想要尊敬,反而不尊敬了。三、用词混乱。‘先生’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六个义项,没有一项表示女性。建议:慎重使用语词,不再称女士为先生”。拙文也“英雄所见略同”地表示了这意思。

  据此我觉跟周老有缘,广搜这位极其独特老人的轶事,生出再写周老的冲动。

  为什么说周有光其人“极其独特”呢?因他长寿——当今已是老龄社会,然而年逾百岁者毕竟极少,即使长寿之乡也不足当地人口的2%,此独特一;因他摩登——长寿之人多了,时髦长寿者却不多见,此独特二;因他学问大——长寿摩登,再加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这样的人,沙里拣金,寻寻觅觅也找不到几个吧?此独特三;因他“不安分”——人老颐养天年,万事看淡,有啥“过不去”的?百岁老人周有光偏偏勤奋而颇“躁动”,此独特四。具此四大亮色,您能不能找出第二人?您说,他是不是“极其独特”?

  寿翁

  周老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今年百岁有六,朋友笑称“古人”——因为人们脑子里,清朝以往便是古代。回望人生,路漫漫其修远,他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新中国,名副其实“四朝元老”,今天依然硬硬朗朗。

  这位逾百老人,年轻时却被算命先生一本正经预测“活不过三十五岁”,夫人受“牵连”,也被定成这个寿数。其实周太太张允和女士享年93岁,也属高寿。这对夫妻共同生活将近两个三十五年。可见一切“算命”,全是扯淡。

  长寿美事,但腻腻歪歪病病恹恹凑合活着,缠绵于卧榻吃喝拉撒而不劳作,无法享受快乐,却并非寿者福音。周老不但高寿,且健康多能——这就难得。他的健康长寿,不是遵循“养生大师”的信条得来——周老的大半生里,没有电视,报刊也少,更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出没于各种媒体的所谓“养生专家”,传授活到百岁不难的“秘方”。他只是粗茶淡饭,平平常常过着俗人的日子。

  漫画大师丁聪1988年画过周有光和周太太一幅漫像,颇为传神好玩。周先生其时八十有二,夫人也近八旬。周老笑眯眯蹬个精巧三轮,车上端坐手持一管横笛的夫人张允和,优哉游哉的样子,似一幅独特亮眼风景。

  笛子透露,二老是赴昆曲之会的。周太太人称“张二小姐”,出身名门望族,沉静清雅高洁端庄,兰心蕙质,是昆曲的行家里手、“北京昆曲研习社”联络部长,常与居京昆曲票友大文人俞平伯等,沙龙雅聚欢唱,乐此不疲。不享用公车,周老甘当车夫送妻赴会,乐在其中。夫妻琴瑟相和,其乐融融。

  周老也曾遭遇“被下放”诸种坎坷,他都平和豁达以对。他也不求什么世俗的荣华富贵。贴在今年3月12日博客里的《新陋室铭》,是周老的游戏佳作。且看他如此吟咏:

  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

  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

  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

  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

  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

  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

  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对人生真谛通透的体味,自足达观,和美的家庭生活,随时“锻炼筋骨”,也许正是这位文化老人长寿的“秘诀”。他说了:“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

  善思考,“伏案太勤”,也大有助于增寿。作为学人,周先生一生著述等身,百岁过后,仍然关注社会民生,“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笔耕不辍,尚能一年写一本书,可谓奇迹中的奇迹。

  正是:

  今有周夫子,一百零六岁。

  晚霞舒锦绣,行止破常规。

  脑子赛精灵,仙风过蓬莱。

  养生无秘诀,陋室粗饭菜。

责任编辑:张智萍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97624&encoding=UTF-8&data=AAYROAAAAAcAAB2eAAAAAQA35ZGo5pyJ5YWJ77ya55m-5bKB5pyJ5YWtIOWQjeWJr-WFtuWunuKAnOWbm-acneWFg-iAgeKAnQAAAAAAAAAAAAAALzAtAhRPB6URj-8bEopvhtAO7rlfKbzumgIVAJMGUG8QYBBl3aQpDgxfSip-vdI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97624&encoding=UTF-8&data=AAYROAAAAAcAAB2eAAAAAQA35ZGo5pyJ5YWJ77ya55m-5bKB5pyJ5YWtIOWQjeWJr-WFtuWunuKAnOWbm-acneWFg-iAgeKAnQAAAAAAAAAAAAAALjAsAhQ9qyWiReD5a5CqygQb4NQV_xu9BgIUL8C_iFjX0y-1BX9MOxMrlZIpSLQ.&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