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再有“徐半尺”
发表时间:2012-02-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徐邦达

临钱玉潭山居图稿本轴 20厘米×26厘米×2 徐邦达

  2月23日8时38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顾问、九三学社社员、书画鉴定大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徐邦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101岁。

  几天前,百岁老人徐邦达先生在北京家中安然辞世。近些年,“大师”一词几近滥用成灾,但在古书画鉴定领域,徐邦达先生是众所公认、名副其实的鉴定大师。在人们的口碑中,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并称中国书画鉴定三大家。谢、启、徐陆续作古。可以说,徐老的离去,标志着传统意义上的书画鉴定权威已不复再有,标志着一个传奇式的鉴定时代的结束。

  去年的这个时候,北京保利举办“百年光华——徐邦达珍藏作品及艺术回顾展”,展览前笔者和同事登门拜访了徐邦达先生的夫人滕芳。那天,滕女士兴致颇高,跟我们讲了徐老的很多逸事。在讲话过程中,她不时起身去里屋照顾卧床休养的徐老,告诉我们,徐老手术后失去了言语能力,但精神很好。我们在客厅的墙上看到了徐老的照片和书画墨迹,不敢打扰徐老,近在咫尺,缘悭一面。前两天读到马未都的回忆文章,用“仙风道骨”来形容徐邦达先生,徐老给我的印象也是如此。

  “徐半尺”是别人送给徐邦达的雅号,意思是说他独具慧眼,目鉴功夫了得,常常于画轴展开半尺之际即辨出真伪。这种神奇的能力,屡屡让人惊叹。除了精于鉴定,徐邦达也是眼光独到的收藏家,写得一手遒媚的书法,笔下人物、山水粲然可观,在诗词创作上也深有造诣。徐先生取得如此多方面的成就,有自身禀赋的因素,有文化环境的因素,有特定时代的因素。而时移世易,像徐邦达先生这样的鉴定大师,以后很难再有了。

  为什么这么说?简言之,一难在眼界,二难在境界。徐邦达成长于一个书画收藏之家,从小耳濡目染,后师从吴湖帆、冯超然、陈定山诸名家,早年即以擅长书画而闻名;解放初,他奉命筹建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为国家发掘和抢救3700余件书画,还带着学生到20多个省市调研,看遍了各馆的珍藏书画;晚年,他与启功、谢稚柳、刘九庵等组成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组,多次出国考察海外流失中国书画,一生过眼书画无数,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因此,滕芳说“上千年的古书画都在他的脑子里”。比眼界的深阔,比经多见广的阅历,今天吃书画鉴定这碗饭的专业人士,难望徐老项背。

  眼下艺术品市场赝品泛滥,一些缺乏职业操守、不学无术的“鉴定专家”,对此负有推波助澜之责。近来典型的案例,如估价10亿元的“金缕玉衣”、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都闹了大笑话。专家水平参差不齐是现实,专家偶尔会看走眼情有可原,但有人为了领取不菲的鉴定费,不懂装懂,甚至故意鉴假为真,那就是品行、人格出了严重问题。徐邦达先生大名鼎鼎,很多人千方百计找他鉴宝,也不乏心怀鬼胎者。滕芳说“徐邦达的心比纯净水还要纯”,他这辈子不爱钱,决不会为牟利而放弃自己的鉴定原则——实事求是。徐老身上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单纯、洒脱、超迈,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此境界,岂易学得?

  “徐半尺”已无,谁来为古书画鉴定一锤定音?实话说,很难乐观,但我们还是应该以积极心态直面难题。徐邦达先生留下了《古书画鉴定概况》、《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书画过眼要录》等“鉴宝秘笈”,鉴定界的有心人、有志者,研读其书,结合实践,当可从中学习、领会其提出的目鉴和考订相结合的鉴定理论。

  更为紧迫的是,在完善传统的目鉴、考订方法的同时,还亟须引入先进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问不断“科学化”,建立中国书画鉴定理论体系,形成书画鉴定人才的培育机制。因为,大师难觅,有效的技术往往比眼界有限、境界不高的人更可靠。

  相关链接

  大家徐邦达

  徐邦达,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晚号蠖叟,1911年7月7日生于上海,祖籍海宁(今浙江省海宁市)。

  其幼年即喜临摹古代书画,早年曾从苏州老画师李涛学画山水和古书画鉴定,先后入著名书画鉴定家赵时棢、吴湖帆之门,至而立之年以善于鉴定和创作书画知名于上海。1941年,徐邦达先生在上海“中国画苑”举办了个人画展,声誉日增,但他严词拒绝为汪精卫60岁作画贺寿,体现了一个爱国学者的民族气节。

  1949年初,徐邦达先生放弃了西方物质生活的诱惑,期待着新中国的到来。上海一解放,他就被上海市文管会聘为顾问。1950年,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前身)局长郑振铎调徐邦达先生到北京任该局文物处业务秘书,在北海团城负责征集、鉴定历代书画,征集、保护了散落在各地的3000多件书画珍品。1955年,徐邦达先生随着这些国宝奉调到故宫博物院并开辟了绘画馆,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为故宫博物院书画收藏、展览和研究作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文革”期间,徐邦达先生饱受摧残,但矢志不移,在“牛棚”里,凭借记忆对多年来形成的古书画鉴定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写下了《古书画鉴定概论》一书。

  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委托国家文物局,组织全国文物鉴定组赴各地文博单位甄别历代书画,徐邦达和启功、谢稚柳、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等先生历时8年完成此项重任,并承担了培养后学之职。此后,他多次出访欧美,考察海外流失的中国书画并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进入90年代,徐邦达先生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同行们的尊崇。他还完成了600万字巨著《徐邦达集》,凝结了其研究古书画的心血。

  徐邦达先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将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捐献给国家;2003年,又将他的100件书画精品捐给故乡,成立了“徐邦达艺术馆”。他曾在90岁寿辰时说道:“我徐邦达能有今天,完全是党和国家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研究条件。”(刘修兵)

责任编辑:胡杨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24260&encoding=UTF-8&data=AAf_5AAAAAcAAB2eAAAAAQAb6Zq-5b6X5YaN5pyJ4oCc5b6Q5Y2K5bC64oCdAAAAAAAAAAAAAAAuMCwCFB8hAAR4z5TU8JS6pwN0WiqKVv0MAhRzRnr_pZEFbr1Bp7S19Rnh3VFwj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24260&encoding=UTF-8&data=AAf_5AAAAAcAAB2eAAAAAQAb6Zq-5b6X5YaN5pyJ4oCc5b6Q5Y2K5bC64oCdAAAAAAAAAAAAAAAuMCwCFGL4NDHN68TivfEHj-X-_2zOusT7AhQBz33Nj8kvnrmWwUAtzn_6UsRJ9A..&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