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斗室之内,刘宽忍微闭着眼睛,一曲苍凉雄浑的《古渡秋》自埙中缓缓奏出,音符流淌间,关中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跃然眼前……手抚跟随自己20多年的埙,刘宽忍说:“每次吹起这个调子,都会让我自己内心为之一颤。” 12月15日的夜晚,幽深古朴的埙乐久久回荡在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内。灯光与乐符的交汇中,作为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族音乐百场巡礼”的重头戏之一,刘宽忍领衔演出的“土韵”音乐会,带领我们走进了埙的世界。和琵琶、古琴、筝一样,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经历了7000多年的风雨。 不知为什么,音乐会一开始,全场哑然,原来大剧院音乐厅的音响失灵了,整整15分钟。这在大剧院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在音乐演奏的历史上也极其少见。好在观众都在静静等待,最后终于在埙合奏《土风》中拉开帷幕。以埙的效果,在大剧院的音乐厅登台是否合适,这是一些观众的质疑,有人认为在小剧场演奏可能更具感染力。但也有观众对埙与大乐队的合奏很感兴趣,所以认为在大音乐厅里表现自有其魅力。 音响失灵的考验对刘宽忍而言,或许也是第一次,但他出场时,从容淡定,没有焦躁不安,而是顺利驾驭了舞台。可是在舞台下与他交谈,似乎又失去了舞台上的那种气度和灵性,言语显得过于拘谨,以致难于描写神采的那一面。不过,这并无碍他对埙乐的钟爱和在埙乐中的表达。 “他的音乐里有一种宏阔雄远的‘气度’,用平常的说法,就是很‘大气’。无论东、西、南、北诸曲有多少语言、风格上的不同,只要乐声一起,这种‘大气’就会扑面而来,直指心扉,让你很自然地进入它所要诠释的‘语境’中。这种‘大气’,融气度、气质、气骨于一体,构成一种宝贵的演奏观和高洁的审美境界。”音乐评论家和理论家乔建中为刘宽忍专辑所作序言《秦人笛声有奇韵》里这一段话,道出了刘宽忍在埙世界的情怀。 作家贾平凹是刘宽忍的老朋友,是埙,将他们二人联系在一起。他这样评价刘宽忍的演奏:对于埙的理解,对于埙的演奏,我不敢说他已达到了何等的高度,但在我所听到的关于埙乐的吹奏,他是最好的。 刘宽忍是陕西蒲城人,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7岁那年开始随父学习二胡,1977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笛子专业,1983年升入本科,1989年又攻读硕士,以后留校任教,先后师从元修和、梁欣、赵松庭学习笛艺,后又师从李仲唐修习古琴。与埙的结缘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事情,那一次,刘宽忍在老师的介绍下,被埙深深吸引,听到的声音仿佛天籁,以至愿意为埙奉献一生。 20多年来,刘宽忍一直致力于对埙乐艺术的发掘、整理和普及,将传统的六孔埙改造为十孔埙,拓展了埙的音域;将二胡揉弦的技法和古琴演奏的淡定沉稳融于埙的演奏中,使音乐表现更为细腻、从容和富有韵味。他创作的《风竹》、《秦吟》、《子夜吴歌》等,是当代埙曲的重要作品;他撰写的《埙演奏法》、《刘宽忍演奏的埙曲十七首》,是民族器乐的重要著述。这些,都让埙乐在新的时代焕发出青春的气息。 刘宽忍还是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并在文化部担任过艺术司副司长,但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从未放下过专业。“埙让我感受了人生的真谛,体味了艺术的精髓。”他说。(张倩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