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什么是医学影像学?大概有不少内行人士甚至某些外行人都能脱口说出X射线、CT、MR等等一些“洋词儿”,并把相关概念讲上两句。但是,如果要问到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医学影像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重要性将会怎样?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之间有什么关系?那么,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而李坤成是能把上述问题表述清楚,并能提出独到见解的专家之一。 命运的选择 初识李坤成,觉得他不像什么医学专家。他朴实无华,与人打交道时谦恭有礼。在一般人面前,他很少谈论复杂的医学话题,更不会卖弄莫测高深的专业术语。如果跟他聊聊日常生活方面的事,什么菜涨价啦,停车难啦之类,他倒是毫不陌生,而且能颇有兴致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然而,假如你注意到他那专注的目光,他那仿佛随时都在对某个疑问进行“透视”的眼神,以及当你注意到他身上那淡淡的消毒水味道时,你或许会猜出他是个医生。 的确,这个不太像医生的人能够走进医学殿堂,有点像命运开了个玩笑。要不是命运的安排,年轻时的李坤成极有可能成为一个企业家。上个世纪70年代,中学毕业后的李坤成当了工人。在同一拨进厂的工人中,这小伙子聪明,踏实,干啥都灵,与众不同。很快,他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被提拔到工厂的领导岗位,当上了“代理厂长”。因此,1977年高考恢复时,李坤成报考的是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个出色的企业管理者。但当时的学校讲究“个人服从组织”,要求“志愿服从需要”,于是,根据他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统一安排,作为优秀考生的他被“调剂”到医学专业去了。 人的命运真是很奇怪,当初学校的那一次“调剂”,断了一个年轻工人将来当厂长的梦想,却成就了他在中国医学影像学探索上的发展之路。当李坤成走进大学校门时,等待他的是艰苦漫长的学习过程。在学校的5年时间里,他刻苦读书,勤奋思考,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从对医学一无所知,一步一步逐渐探索出进入那神秘世界的路径。寒来暑往,5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走出了中国医科大学的校门。那时,按他的成绩,按他的爱好,李坤成十分向往当一名眼科大夫。然而,命运的安排再次扭转了他的人生轨迹,毕业之后的他再次“服从组织”,被分配当上了一名影像科医生。 “影像科医生”,听起来似乎不错,实际上在不少人看来,虽然也穿件白大褂,但影像科的医生好像跟治病没多大关系。有不少病人,见到影像科医生叫“师傅”,似乎他们就是普通技师。难道医学影像学真的无关紧要吗?干这行究竟能干出什么名堂?从不服输的李坤成又一次开始了学习。他先是经过3年苦读,取得硕士学位。然后又告别夫人和刚刚9个月大的儿子,来到北京攻读博士学位。在那几年里,夫妻两地分居,仅有的一点点工资除了吃饭、买书,都花费在往返于北京和沈阳的路上了。 对于勤奋的人,命运之神总会给予眷顾。让李坤成感到幸运的是,求学之路上他遇到几位好老师。中国医科大学的陈炽贤教授在李坤成面前打开影像学知识的大门,让他第一次认识到影像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中国医科大学的何方显教授,不仅带他完成了硕士学业,同时教给他重临床、重实践的道理,并系统攻读了神经放射学和CT诊断学。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刘玉清教授,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李坤成追随刘教授左右,潜心学习心血管影像学和磁共振成像(MRI)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受益极深。还有首都医科大学的李铁一教授,他慧眼识人,推荐李坤成于1994年受聘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主任,而后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名师出高徒,正是在多位国内著名放射学和医学影像学专家的精心栽培下,李坤成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成为有着丰富实战经验,专长心血管影像学和神经影像学的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