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守墓的他,临终前的愿望是……-中国文明网
一生守墓的他,临终前的愿望是……
发表时间:2023-08-25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对吉林延边老区的真实写照。据不完全统计,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片热土上,有革命烈士17740名、革命历史遗迹1200余处,龙井市三合镇清泉村烈士纪念碑就是其中之一。这座纪念碑不仅表达着后人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敬仰,其背后更有一名老人长达58年义务守碑的动人故事。

李银基整理祭祀花束。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时光回溯到1964年,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在龙井市三合镇清泉村建成,时任清泉村党支部书记的李银基主动申请,成为了“守碑人”。此后的岁月里,每当清明节、中元节到来的时候,李银基便会自发组织党员和村民带着鲜花、水果、食物和酒水一同去祭奠英烈,坐在马扎凳上给英烈们讲述家乡的变化,祖国的飞速发展。

  那时的李银基30岁出头,年富力强,他不仅在清明节时祭扫烈士碑,平时也经常到学校、村部宣讲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号召全村敬英雄、护英雄。在李银基的影响下,村里的烈士碑成为神圣的所在。放牧的人要绕着烈士碑走,生怕牲畜粪便弄脏这片净土;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熟稔瞻仰烈士碑的礼仪;烈士碑如有小的破损,村民会争着去修复……

李银基(右二)和同伴带着祭祀物品前往纪念碑。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历经58年的风霜雪雨,李银基早已与这些抛洒热血的英烈成为“生死之交”,讲起他们的故事,就像讲述自己亲人的故事一样。“这位战士名字叫全东学,刚刚结婚3个月,就离开了家乡,连自己女儿的模样都没见过;金凤山是抗日游击队员,被敌人围困后烧死在屋内,年仅19岁”“他们最大的不过30岁,最小的20岁,为了保家卫国,与家人分离,在前线浴血奋战,用生命换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每当有人来为烈士们祭扫的时候,李银基总会如数家珍般向大家介绍烈士们的生平,说到动情之处,老人总是泪眼婆娑。

李银基手捧菊花,穿戴整齐坐在院中,等待同去祭扫的同伴到来。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来此祭奠的人经常问李银基,为何如此珍视这座纪念碑,老人道出了缘由:“在你们看来,这座纪念碑篆刻的只是一个个冰冷的名字,可对我来说,他们却曾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因为他们中既有我儿时的玩伴,也有我熟识的故人。”为了能更好地看护纪念碑,离自己敬仰的英雄更近一些,2019年,老人直接在纪念碑不远处盖了一座房子,日日夜夜住在这里。

  三合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窦常龙是一名戍守边关十余年的“老兵”。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那年,李银基老人来队给大家讲革命英烈故事的情景。从那一刻起,老人守护纪念碑、传承烈士精神的身影和故事就深深根植在窦常龙心中。从那以后,窦常龙和同事们便会经常去探望李银基老人,和老人一同去祭奠英烈,为村民宣讲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李银基老人为三合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讲述烈士事迹。图片来源:央广网

  青丝到白发,壮年到垂暮,李银基老人赤心守护纪念碑58载,直至生命变成“墓碑”。2022年12月16日,这位耄耋老人走完了平凡而又厚重的一生。弥留之际,老人亲笔写下书信,希望自己离世后,能够有人接过“守碑人”的接力棒,继续守护英烈忠魂。

  窦常龙听闻,主动申请成为新的“守碑人”,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以不朽的烈士事迹和李银基老人坚韧的守碑精神,让革命薪火永耀边疆。

李银基轻抚着刻在纪念碑上的烈士姓名。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群山巍巍,英烈的精神生生不息,漫山的金达莱花含苞待放,犹如李银基老人对新“守碑人”的无声期许。

2023年第一季度

李银基入选“中国好人榜”

【责任编辑:高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