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吉莫
四川
凉山彝族自治州
董子吉莫,女,彝族,1970年2月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松新镇马桑坪村村民。董子吉莫的丈夫和婆婆都是残疾人,家中的生活重担压在了她的肩上。砍柴、种地、喂猪、挑粪......男人能干的她都能干;给瘫痪在床的婆婆喂饭喂水、梳头洗脚、端倒便盆、擦洗身体更是她每天的必修课;没读过一天书的她,却养育出两个大学生。30年来,董子吉莫用行动践行着孝道,展现了孝敬父母、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董子吉莫曾荣获“四川好人”等荣誉。
毫无怨言 始终如一 悉心照料瘫痪婆婆30年
1993年,董子吉莫一家都沉浸在怀上二胎的喜悦之中。然而,好景不长,董子吉莫的婆婆突然失明,给全家带来沉重打击。之后,婆婆出现口齿不清、手脚无力、意识模糊等症状,辗转多个医院治疗无果后,董子吉莫和丈夫决定将母亲带回家照顾。瘫痪后的婆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饭穿衣、洗澡排便都需要别人帮助;丈夫又从小患有残疾,不能干重活、累活,于是,维持日常生计和照顾婆婆的重担都落在了当时身怀有孕的董子吉莫身上。
每天,天刚蒙蒙亮,董子吉莫便离家耕田种地、摘桑养蚕,回家后要给婆婆按摩、擦洗身体以防发生褥疮;婆婆牙口不好,她就把饭菜都炖得软烂,一口口喂婆婆;天晴了就抱着婆婆出去晒太阳;经常和婆婆聊天,在精神上给予婆婆体贴和安慰;婆婆大小便失禁,她毫不嫌弃,有时一天要为婆婆换洗几次裤子……30年来,董子吉莫没去过远地方,回娘家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她将眼泪深藏心里,以超常的毅力和坚持顶起这个家。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她的家庭条件也有所改善,“现在给她(婆婆)用的尿不湿,我们买得起了,她穿着舒服,我也方便。”董子吉莫讲。
舐犊情深 丝丝入扣 养育三个孩子走出大山
说起自己的三个孩子,董子吉莫脸上总是带着自豪,没读过一天书的她却教育出了两个大学生。三个孩子最开始的童年记忆,都是在董子吉莫的棉布背带里,为了带孩子和干活两不误,董子吉莫下地时总背着孩子,腾出双手挥舞锄头,肩膀勒出的两道血印久久不能消退。一个孩子长大,就继续背下一个孩子,背带磨破了一个又一个。无论多痛,多累,董子吉莫都咬牙坚持,她单薄的肩膀上,不仅背着年幼的孩子,更背起整个家庭的未来。
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纪,夫妻俩省吃俭用凑书本费、生活费。担心孩子上学路上不安全,夫妻俩便每日早晚送孩子上下学,从家到村小的那条路,夫妻俩走了上万次。幸运的是,董子吉莫的3个孩子都十分懂事,总是自觉帮妈妈分担家务,还没扫帚高的小小身影有模有样地清扫着院子,主动学习做饭,帮助妈妈照顾奶奶。夜晚时,小儿子经常依偎在董子吉莫怀中,奶声奶气地说:“妈妈你辛苦了,将来我一定让你享福!”如今大女儿已嫁作人妇,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二女儿从成都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小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农业大学,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和助学金。
从初为人媳到儿孙满堂,她任劳任怨,不离不弃,用质朴的行动践行着亲情的承诺和责任;从花季少女到年过半百,她无私付出,默默奉献,把照顾家庭看成了自己的使命。董子吉莫用30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塑造了一个博爱、仁慈、善良的农村媳妇形象。苦难磨砺亲情的坚强,亲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她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一腔的真爱,演绎了至纯至孝的动人情结,诠释了大爱无言的高尚情怀,也谱写了一曲“敬老孝亲”的时代赞歌。(责任编辑:高晟寒 朱鸿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