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胜春
青海
海东市
叶胜春,男,1964年3月生,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农村电影放映员。叶胜春坚守农村电影放映事业39年,累计放映电影1万余场次,用一方方银幕为各族群众送去“文化大餐”,受到群众一致好评。曾获“中国往事 感动青海”网络评选最佳人气奖等荣誉。
坚守初心 靠修家电维持电影放映事业
叶胜春家住互助县林川乡贺尔村。从小,他就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记得七八岁时我看了露天电影,放的是《上甘岭》和《苦菜花》,当时大家看电影,我看机器,说不出为什么,我觉得看放映机就是比看电影有意思。”1984年,叶胜春报名参加了县里的电影放映员培训,并顺利拿到了放映证。为了心中的梦想,叶胜春东拼西凑,用200元钱买了台放映机,从此便开始了自己的电影放映员生涯。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30多年来,叶胜春从最初的骑自行车、摩托车放电影,到开微型面包车放电影,他跑遍了互助县294个村落,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电影放映员。
由于农村电影放映是公益事业,收入微薄,难以养家糊口。为此,叶胜春开始给村民修理录音机、电视机等小家电,来维持生计。“他家电修得精细,收费不高,十里八乡都愿意到他这里修家电。”大家提起他的手艺都赞不绝口。
生活的拮据让家人对叶胜春继续坚持电影放映产生了极大不满。妻子问他“你一天提着个破箱子(放映机)出去,回来一分钱没有,图啥?”“我喜欢放电影,看到乡亲们看电影露出的笑容,我这心里比啥都甜。”叶胜春说。那段最困难的日子,也没能动摇叶胜春继续放映电影的决心。白天住在村子里修家电,晚上播放电影。他坚信,只要有村民,就有爱看电影的。
践行诺言 两代人接力跑遍大山角角落落
8月的一天傍晚,青海高原已然凉风习习。东边的山头还挂着夕阳的余晖,叶胜春开着微型面包车在乡间道路上赶路。作为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他已经习惯了在傍晚时分赶去各村放电影。山里的乡亲们跟随着他的车集中在一起,“叶师傅,你可要常来我们村里,我们都等着你给大家放电影呢!”“放心,我会常来,我会一直放下去!”叶胜春笑着回答。
叶胜春是个有心人,他对县里不同地区观众的口味了如指掌。“县城附近的塘川镇接近西宁,他们和城里人一样喜欢看时尚大片,大山地区和偏远乡村的群众文化程度低,喜欢看动作片。”他深知山区是文化活动最欠缺的地方,在放映电影时还会专门挑选一些科教片带上,如《农村儿童安全常识》《农村饮水卫生》等。“和乡亲们聊天时,我把节目单拿出来,问他们喜欢哪个,做好记号,下次就放哪个。”叶胜春说,“放电影时,我还会给观众照相,把他们看电影时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来。”
在叶胜春的感染下,他的弟弟、儿子也先后当起了电影放映员。高原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增加了放映的艰辛。“2008年,我和儿子在南门峡镇放完电影往回走,路遇大雨,土路变成了泥路,两个人实在没法走就在车里趴了一夜,又冷又饿。”叶胜春说,“回头想想确实后怕,那天晚上的雨下得大,要是我俩再往前走,可能就被泥石流冲走了!”
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夜晚看露天电影的人数骤减,大多数放映员都转行了,而叶胜春依旧坚守在农村的银幕前。“农村群众需要我,哪怕只有一个人看,我也会坚持下去。”如今,进村的道路越来越通畅,他的放映设备也“鸟枪换炮”,从吱吱作响的胶片放映机升级为现代化的数字电影放映机,他依旧每年要跑3万多公里,为27个村放映300多场电影。
怀揣着对电影的热爱,叶胜春还收藏了30台新老放映机。“我想办一个家庭电影博物馆,把用过的放映机、放过的电影和音乐全部保存下来。等我老了跑不动了,就在家里放电影,叫上亲戚邻居一起看。”叶胜春说。(责任编辑:黄舒雅 管齐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