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学-中国文明网

周长学

四川

雅安市

藏族“阿爸”坚守学校40年 托起山里娃的梦想
发表时间:2023-12-28 来源:四川省文明办
字体:
打印:

  周长学,男,藏族,1964年10月生,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八一希望小学教师。1983年,年仅19岁的周长学便在石棉县安顺场镇新场村安宁沟村小任教,一干就是40年。40年来,周长学坚守在偏远山村小学的讲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所获知识一点一滴地全教给山区学生,让大家都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三代人,大家都亲切地按当地藏族风俗称呼他“阿爸”。周长学曾荣获“四川好人”等荣誉。

  心系故土 山里娃点燃心中爱

  海拔1700多米的石棉县安顺场镇新场村安宁沟是周长学的家乡,也是红军长征途经地,是高山少数民族聚居村落之一,因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这里的经济情况相对落后。80年代前,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致适龄彝族和藏族儿童上学的很少。当年,为让安宁沟少数民族娃娃能就近入学,新场村小学设置了安宁沟教学点并派来公办教师。但贫穷的山乡和艰苦的生活留不住老师,山里娃读书难成了压在山村的巨石,挪不开也砸不碎。

  1983年,19岁的周长学初中毕业,乡亲们都希望他能回乡给孩子们上课。但周长学也有远大的理想,开始他不情愿,当听父亲说:“学校已没有老师。之前的两名老师因为条件艰苦先后离开,山寨适龄入学的少数民族娃长期都在山上放牛看羊”,他动摇了。

  毕业前,周长学回家。乡亲们期待的目光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伴随着他儿时的“教师梦”和为家乡培养文化人的念头,成为安宁沟教学点的民办教师,也是唯一的老师,为20余名藏彝学生上着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复式班课程。

  40年坚守 给山里娃带来希望

  当时,安宁沟教学点非常简陋,教室是土坯砌成的简易瓦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操场是泥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教学设施几乎为零。

  周长学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教学点条件。教室墙上没有黑板,他就亲手糊了一块;没有课桌椅,他就请父亲和家长帮忙,为孩子们做好桌凳;漏雨,他就翻盖校舍房顶,修葺漏雨的地方;漏风,他就把装过化肥的塑料口袋订在窗框上;没有体育设施,他就砍4根木头在操场上直起两个篮球架;山路泥泞,他就每天清晨挑两担水为孩子们擦去胶鞋、裤腿上的淤泥……最难的是每学期开学,他都要沿崎岖泥泞的山路步行4小时,到县城为孩子们购买新书,然后背着用油布捆牢的“书本包”,步行5小时山路再回到学校。直到2010年,深圳一家爱心企业捐资32万元援建了安顺场镇新场村小学,周长学坚守了27年的安宁沟教学点也随之成为历史,他也到新场村小学任教。

  从安宁沟到新场小学,虽只有近3公里路程,但山路崎岖。孩子们上学,需要徒步50多分钟的坡路,放学需要走1个多小时的上坡路。除日常教学外,周长学每天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带孩子们一起上学、放学。最小的几个娃他还要轮流牵着、背着往返家校。直到2012年,水泥路修通,家长们买了摩托车,逐渐自行接送孩子,周长学才卸下接送的“重担”,但孩子们沿途的安全他依然牵挂。2021年,新场村小撤并至安顺场八一希望小学,他又成为新学校的老师,还是担当着传道解惑的重任。

  坚守山村的40年中,他始终坚持学习新教法、新标准、新课程、新技能,兢兢业业在平凡岗位上陪伴着山里娃健康成长,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三代人,大家都亲切地按当地藏族风俗称呼他“阿爸”。(责任编辑:高晟寒 朱鸿瑜)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