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越
辽宁
沈阳市
潘越,女,1999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沈阳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潘越幼年丧父,身边只有一个精神残疾的母亲。但潘越没有被生活的苦难击倒,反而学会了珍惜、乐观和进取。在社区的帮扶关心下,她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奋发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志愿活动。2022年7月,她顺利考取了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她用豁达面对苦难,点亮了自己的人生之光。
用稚嫩的小手照顾病母
潘越家住沈阳市铁西区宏城社区的一栋回迁楼里,父亲在潘越小时候便去世了,她自幼跟随患病的母亲一起生活,苦难成了潘越人生中的第一堂课。才小学三年级,她就用一双稚嫩的小手开始帮忙照顾家。她说:“那时,我每天除了上学,就是在照顾母亲、买菜、做饭、做家务。无论冬夏寒暑,每天5点就要起床做饭,晚上做完家务、写完作业,很晚才能躺下休息。”
日子虽苦,感恩之心不减。小学6年级时,她想给妈妈买件新衣服,由于母女俩每月的全部收入就是低保金,她就用业余时间为楼下的一个工艺品店做扎花。扎一个手绢花有5角钱的收入。刚开始,她的一双小手上经常被扎出好多针眼。回到家她还要洗衣服,导致每天睡觉时双手都是红肿的。可她并没有放弃,假期结束时,她竟赚到了600元。她用这些钱给妈妈买了衣服、水果,自己却一个水果也舍不得吃。母亲感动得落泪了……可潘越说,只要妈妈能在我身边就好,做什么都不觉得苦。
苦难中学会乐观进取
在苦难的人生课堂上,潘越没有被击倒,反而学会了珍惜、乐观和进取。在其他同龄孩子还依偎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潘越因为心疼妈妈洗衣服时冻伤的手,靠着沿街捡瓶子、卖掉旧衣服……一点点地积攒,给妈妈买了台洗衣机。那时候,潘越家里的灯往往是最早亮起来,最晚熄灭的。除了做家务,这盏灯映照出的还有潘越复习功课的身影。耕耘必有回报。初中三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15年,潘越考取了辽宁省重点高中——铁路实验中学。为了照顾妈妈,她选择了走读。每天从学校到家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而在拥挤的、嘈杂的车厢中,每天都有一个安静的身影拿着书本在背诵英语单词,这一背就是三年。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她没有参加过补习,没有买过各种课外练习册,她靠的就是自己的刻苦与坚持。
努力收获最好的回报
2018年,潘越考入沈阳农业大学。为了能帮助她圆大学梦,社区书记主动为她联系到了一对一帮扶单位。出于对社区的感激,每到社区组织帮扶活动或者环境整治活动,都会看到潘越的身影。乐观、开朗、坚强,乐于助人,是学校师生对潘越的评价。在校期间,潘越不断充实自我,实现自我,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她始终记着社会对自己的帮助,因此,她一直热衷于公益活动,并做得有声有色。四年大学期间,考虑到她的实际困难,学校为她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她最多同时打过七种工,但从未因此耽误学业。
2022年7月,潘越通过努力,顺利直升为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有关土壤有机碳遥感理论的研究,还在导师的帮助下共同参与了土地与环境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智慧沈农等项目研究,获得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潘越说:“我一直受人帮助,选择土壤专业是为了将来能回报更多的人。”(责任编辑:周胜武 孙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