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晓景
内蒙古
兴安盟
齐晓景,女,蒙古族,1984年10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展翼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负责人。她扎根农村10余年,创办展翼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发展线上销售和观光采摘近郊游,累计带动了全旗4个苏木乡镇15个村476户村民共同致富。齐晓景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贫穷 砥砺前行的奋进之源
1984年,齐晓景出生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拉格歹乡中安村。这里是内蒙古的红色根据地,老区人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融在齐晓景血液里的红色基因;从小的艰辛和磨难,让她渐渐明白,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
2004年,齐晓景考取了内蒙古科技大学,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开学的时间马上就到了,一年5000元的学费家里都凑不出来。无奈之下,父母到亲戚朋友处借钱,左邻右舍也来凑钱,总算是凑足了学费,赶在了开学前到了学校。靠着助学贷款、奖学金和勤工俭学,齐晓景得以完成学业,帮助家乡的父老乡亲摆脱受苦受穷的命运,成了齐晓景最强烈的愿望。
“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2009年,从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的齐晓景回到家乡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成为了科尔沁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在远峰村五百多户村民的家中,她留下太多足迹。当时,齐晓景骑着一个破旧的自行车走村窜户,整天一身尘土,20多岁的大姑娘看上去跟农家妇女没什么两样。4年村官生涯结束后,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同丈夫一起留在科尔沁镇平安村创业,租了两栋大棚种植食用菌。为了掌握食用菌栽植技术,白天在大棚里干活,晚上就自学食用菌栽植技术,常常熬通宵。一个月后,当第一批食用菌出菇时,这个坚强的女孩子高兴得哭了。当年,400平米的食用菌大棚收入4万元。第二年,她又联合另外4名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一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营特色种植和采摘观光,取名“展翼”,寓意羽翼渐丰的大学生在农村的广阔土地上有所作为。
圆梦 带动致富的时代先锋
一人富不算富,齐晓景始终记得当初回到家乡的初衷。合作社一走上正轨,她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她为村民们量身设计了“借鸡还鸡”“借鸡还蛋”“借苗还肉”“送订单进庭院”等带富模式。她和合作社首先试验“赠鸡还蛋”,每户发放产蛋母鸡20只,每只鸡返还给合作社25颗鸡蛋,之后产的鸡蛋合作社以一元一颗回收,同时母鸡归农户所有,户均收入1200元左右。借此成功经验又推出了“借鸡还鸡”模式,合作社为每家发放20只鸡雏,年终返还合作社两只三斤半以上的公鸡,其余18只归农户所有,在产的鸡蛋同样一元一颗回收,每户也可增收1200元左右,一共对接了80户。
除此之外,齐晓景还与普通社员12户进行了订单种植西红柿,合作社统一管理,并与福建达成了订单协议,此模式农户每400平的温室可增收5000元。2019年合作社共对接136户建档立卡户,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送订单进庭院,免费提供种植技术,进行订单回收,户均增收1600元。眼见群众有了积极性,齐晓景又创新模式——送订单进庭院,让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黄金勾豆角并且统一回收,当年实现了每亩收入4800元,进一步带动了群众致富。
通过多年努力,她创办展翼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发展线上销售和观光采摘近郊游,累计带动了全旗4个苏木乡镇15个村476户村民共同致富。
奋进 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我想,自己就是家乡这片黑土地‘孵化’出来的乡土人才,有责任帮助更多的新农人创业致富,让这些‘金种子’在家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齐晓景说道。2019年,旗政府成立了科右前旗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齐晓景担任中心主任。孵化中心就是培育新农人的田间课堂,旨在为乡土人才提供一个参与全产业链运营的实训基地,现有3个培训基地,在孵人才53人,以返乡的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务工人员为主。
2022年在政府各级部门支持帮助下,齐晓景创办了番茄公社,打造一村一品,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盟级“晓景计划”以及科尔沁镇平安村城郊区位优势,齐晓景打算盘活现有的土地和大棚等资源,带领全村群众借助城郊优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拓宽乡村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乡村成为城里人休闲度的好去处,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金饭碗,成为年轻人创业的新选择。
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齐晓景感触颇深:“乡土人才来源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凡是愿意为乡村作贡献的人都可以成为乡土人才。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的,既需要产业人才、技术人才、文化艺术人才,也需要建设人才、管理人才。”齐晓景坚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到农村牧区、回到家乡,“展翼”起飞!(责任编辑:刘朝灵 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