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梅-中国文明网
姓名: 徐桂梅
事迹: “凉茶奶奶”义务送茶35年 践行承诺传承善行
类别: 助人为乐
省份: 湖北
时间: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发表时间:2024-06-11 来源:助人为乐
字体:
打印:

  徐桂梅,女,1930年6月生,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厦铺镇藕塘村村民。徐桂梅从60岁开始,便坚持每天在家煮好茶水再送到村口路边,给过往行人送上一口甘爽,解决了大山里赶路人口干舌燥、无水解渴的实际困难。30多年的坚守感动了无数人,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凉茶奶奶”。虽然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但这份承诺和奉献却没有停歇,她交代晚辈,要一直将这种善行传承下去。当地也专门建起凉茶亭,传成老人家的温暖与善意。徐桂梅曾获“湖北好人”荣誉。

 一壶茶水 一生承诺

  简约古朴的桂梅亭里,凉茶静静散发着香气,喝上一口,茶香合着川芎药香沁人心脾,一扫夏日燥热。桂梅亭紧挨厦铺河,是周边几个村村民出山的必经之地,一趟少说要走十里路。打小在大山里熬过,徐桂梅深知赶路后对茶水的渴望。“去别人家讨吧,面皮薄的人开不了口,开了口也不一定讨得到。”徐桂梅说。“要是有人及时送上一壶茶,那多好。”时年60岁的她,将心比心,默默煮好茶水,给过往行人送去一口甘爽。

  没想到,这一送就是30多年。看起来简单的一缸凉茶,准备起来也不简单:每天晚上,徐桂梅用土灶铁罐烧好水,泡上茶叶和川芎,让其自然放凉。早上6点,她准时将茶水茶具送到桥头。晚上收工后,徐桂梅还要将茶缸和茶杯收回,剩下的茶水倒掉,茶具清洗干净。这一套流程对于一位老人来说,并不轻松。大家担心徐桂梅的身体,希望她停下来。已经94岁高龄的徐桂梅坚定地说:“这缸茶水,是我与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无言的约定,必须遵守。只要我还能动,茶一天都不能断!”

 一种民风 传播十里

  约定无声,大爱无言,与人为善、勤劳守信的风气,在村子里默默地传播开来。“百善能行千里路,三山共煮一壶茶”的楹联,刻在桂梅亭的檐柱上,醒目又传神。

  徐桂梅年轻时,就是出了名的好人。左邻右舍谁忙不过来,只要跟她吱了声,看孩子、喂猪、做饭,甚至谁家老人要守夜,她都爽快应承,不讲任何报酬。“哪家孩子放学了,她给看着;家里做了零食,也送到孩子们嘴里。”村民郑远亮笑着说,自家几个孩子都是在徐桂梅家“蹭”大的。外来的年轻媳妇王丽,被徐桂梅的精神感动,从之前认为村里的事和自己关系不大,到如今积极投身美丽村湾的建设活动中。

  “石湾有个老妈妈,思想品德真不差;桥头烧了一缸茶,路人喝了都念她……”这是村民梁云娣有感而发创作的山歌。在徐桂梅的影响下,村里的风气淳朴善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年位居全镇前列、村民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持续增强。

  一声承诺 代代相传

  “托共产党的福,日子越过越好。”徐桂梅总说,没什么回馈党和国家的,只能做点微不足道的小事。

  村里的桥修了两次。第一次是2009年,家境贫寒的徐桂梅,捐了自家的几分地,一壶接一壶地给施工人员送上茶水。第二次是2020年修石湾大桥,老人不仅每日几趟地送茶水,还带头捐了1000元钱。在老人影响下,村民们踊跃捐款,大桥在第二年端午前夕顺利通车。2018年,通山县文体新局驻村工作组发现所谓的茶亭不过是桥头的一个石墩,上面搁着茶桶,路人虽能解渴,但有诸多不便,于是以徐桂梅的名字筹建起一座真正的茶亭。“一位老人不掺杂任何利益,自身也困难,几十年给路人施茶,这是对家风民风、精神文明的最好传承。”工作组组长夏八喜说。

  这两年,徐桂梅年岁渐高,身体也大不如前,她的儿子郑远托渐渐承担起更多的送茶事务。“我不在了,儿子接着烧茶送茶!”面对母亲的嘱托,郑远托点头道:“不用她吩咐,我知道这缸茶断不得。”(责任编辑:郭雯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