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宜玲,女,1972年12月生,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士。2024年7月8日下午,在上海火车站南广场一名女子晕倒在地,听到求救声的龚宜玲立刻上前查看,为昏迷女子做心肺复苏,并让身边的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坚持了五六分钟后,患者有微弱的活动,颈动脉也恢复了搏动,直到急救医务人员到达后,龚宜玲才安心离开。龚宜玲坚守临床32年,多次在社区开展急救培训,是邻里公认的热心人。
专业救助与生命赛跑
2024年7月8日龚宜玲和家人下午到达上海火车站南广场。在去乘坐地铁的路上,忽然看到有一群人围在一起,在人群中有一个男子的哭喊声传来:“有没有医务人员,快,快救救我老婆!”紧急时刻,龚宜玲冲入人群。人群中躺着一名中年女性,全身青紫,嘴角还有一些白沫,一位男子正把她抱在怀里呼救。
“赶快把人放平!”龚宜玲立即协助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防止她呕吐。判断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后,立即开始做心肺复苏,并让身边的人打120。当天正值上海高温38℃,又是下午最热的时间段。跪在地上操作的龚宜玲大汗淋漓。大概5-6分钟后,患者的手和脚开始动了,浑身的青紫消散了,颈动脉也恢复搏动。“这时候我心里才松了口气。”很快,上海火车站广场的巡逻车带着站内急救的医务人员来了。龚宜玲和医务人员做了交接后就离开了。
离开的时候,龚宜玲的家人和她说,你膝盖还好么?她才发现,跪在滚烫的石板上,两个膝盖都破了。“也不知道是烫的还是磨的,当时没管这些,也没有感觉到疼,就是太热了,全身都湿透了。”事后龚宜玲笑着说:“当时就想着人能救回来就好!”
“38℃高温下护士跪地救人”的新闻被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网友们纷纷为龚宜玲烈日下的专业救助点赞,她却说:“在紧急时刻,这都是医务人员的本能。希望大家都能掌握一些有用的心肺复苏技巧,紧急时刻可以帮助到身边人。”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龚宜玲所在的西园社区知道了她救人的故事后,社区志愿者的工作群“沸腾”起来。“救人的是龚护士呀,难怪动作这么标准。”大家纷纷在群里留言,回忆龚宜玲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点滴故事。
在社区需要志愿者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龚宜玲活跃的身影。龚宜玲多次主动到社区担任志愿者,还经常提供家里的医用应急设备给社区。2023年龚宜玲开始在社区给居民群众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群众宣传普及心肺复苏术、海姆利克急救法、婴幼儿气道梗阻等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领,强调心肺复苏“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性,并使用模拟人为居民群众演示心肺复苏的详细步骤和操作手法,组织居民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很多居民表示:“龚护士教得很好。看到她救人的故事后,我们也更有信心了,生活中,如果碰上有人需要,我们也会像她一样,帮助别人。”
微笑和耐心是患者心中最温暖的光
龚宜玲1992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现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工作。32年临床工作中,她先后在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科室工作。她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做事认真负责,具有很好的亲和力。护士长说:“由于工作需要,我们科室规定的时间是每天早上06:50上班。每天早上6:30,龚老师就早早到工作岗位了。她来健康管理中心三年,能胜任我们这里所有的一线护理工作岗位,还承担了科室的部分质量控制工作。”每当科室里谁家有紧急的事情需要调班,龚宜玲都会第一时间说,“护士长,我来。”
在面对患者时龚宜玲始终保持着微笑和耐心,用温暖的话语和行动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她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更增强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龚医生的微笑,成了患者心中最温暖的光。甚至在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龚宜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她多次与家人告别,住进医院,用行动诠释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危急关头医者身影伟岸,关键时刻担当精神闪耀。龚宜玲用实际行动激励着更多人了解应急科普、学习应急知识、积极互帮互助。(责任编辑:周胜武 杨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