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中国文明网

王侠

江苏

徐州市

乡村振兴带头人把“小香包”变成村民致富“金荷包”
发表时间:2024-12-27 来源:江苏文明办
字体:
打印:

  王侠,女,1977年2月生,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党委副书记,马庄香包合作社理事长。王侠一心要将香包产业做好做大,带领乡亲们致富。她四处奔走,跑市场、学直播、拓渠道,逐渐将马庄香包品牌推向全国。在王侠的带领下,马庄香包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直接或间接带动贾汪全区各乡镇近400人实现就业。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带领马庄香包走上正轨

  2018年,马庄村将2000多平方米的旧厂房改造成香包文化大院,成立徐州市贾汪区马庄香包专业合作社。虽然合作社成立了,但如何有效拓展市场、提升管理水平、丰富产品形态等一系列问题给合作社提出了考题。面对这些问题,村“两委”和合作社村民心急如焚,谁才能带领合作社把致富路走得更宽更好?2019年,时任村主任的王侠主动站了出来,接受挑战,兼任合作社理事长,并对村“两委”和村民立下了“军令状”,绝不辜负大家伙的期望,坚决打好翻身仗,不把马庄香包做成市场上的“香饽饽”“抢手货”决不罢休。

  为了尽快打开局面,王侠深入浙江、上海等地进行调研学习。深度思考后,王侠认识到,若想提升马庄香包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对人员再优化、对成本再核算,对香包式样和配方等进行创新。虽然当时有人不理解,但随着改革后马庄香包逐渐被消费者和游客认可,村民的收入也随之提升,大家很快认可了王侠的管理经营理念,接受了现在的工作模式。经过初步改革后的马庄香包,成本降了近一半,市场销量明显开始提升,合作社各项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

  勇于拓展市场 让马庄香包誉满海内外

  徐州香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庄香包是徐州香包的代表性项目,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还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为了更好传承发扬马庄香包制作工艺,王侠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调整中药配方,与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成立金马中药研究院,做香包配方,选10个绣娘到南京旅游学院脱产学习45天等等。

  这些年来,王侠就像一只永不停息的陀螺。为了让马庄香包产业走上更大的舞台,她多次到杭州、深圳等地参加各种展会。每次外出,为了不耽误村里工作,她大都是晚上坐火车,为了省钱,也舍不得买卧铺票。有时临时出差没有票,一站就是大半夜。记得有次参展时,王侠带着200多斤的香包辗转车站和展位,不巧右腿滑膜炎又发作,行动不方便,为了少去厕所,白天她一直坚持控制饮水,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商机耽误展销,辜负了对群众的承诺。

  为了让马庄香包有更广的销路,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的王侠,自学起了直播,刚开始做直播时,对各种直播设备非常陌生,各种直播话术也是一窍不通,更张不开嘴,怎么办?那就学,进直播间学,跟着视频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如今的王侠俨然成了直播达人、网红博主了。现在,王侠除开设直播间外,还与线上平台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在王侠的努力下,马庄赴全国各地参与礼品行业资源对接会和展销会60余次,与浙江湖州织布厂进行洽谈,定制具有马庄专属文化特色的图案布匹,还结合汉韵文化特点和国潮文化元素,创新设计推出新款香包50余款,真正让马庄香包“走出去”,誉满海内外。

 致力于服务全区 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富。为解决订单供不应求的问题,王侠主动和其他乡镇对接,把订单转交给他们,在她的带动下,青山泉镇、汴塘镇、江庄镇、老矿街道、大泉街道等积极代加工,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推广过程中,王侠发现,部分残疾人学习香包制作的积极性很高,于是就把他们请到马庄进行现场教学。残疾人通过学习缝香包、绣莲蓬、缝针棒等,熟练地掌握了香包缝绣技术,并与马庄村签订了订单协议,月收入平均在1000元以上。王侠让这些特殊困难群众能够自食其力,和正常村民一样奔小康。

  在王侠的带动下,2023年,马庄香包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王侠用自己的努力与执着,把“小香包”变成了“大产业”,完成了对村“两委”和村民的承诺。(责任编辑:周胜武 杨梦媛)

【责任编辑:周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