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厚-中国文明网

刘东厚

陕西

榆林市

从边陲战士到“长城卫士” 坚持守护长城近二十年
发表时间:2024-12-27 来源:陕西文明办
字体:
打印:

  刘东厚,男,1955年12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长城保护工作站站长。刘东厚自发组建“塞北长城保护队”,投身长城保护与修复工作。19年来,他通过巡查监测、种植防护林(带)、开展长城保护宣传主题活动等精心守护着府谷县境内144公里明长城。刘东厚曾获“首届三秦十大长城卫士”“陕西好人”“最美陕西文物安全守护人”等荣誉。

  从边陲战士到“长城卫士”

  1974年11月,刘东厚参军入伍,成为青藏线西南边疆某汽车部队的一名战士。在2000公里青藏运输路线,平均海拔4500米,几乎终年积雪的恶劣的气候环境下服役17年,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我们用血肉之躯与自然抗争,以崇高的信念铸就军魂。在雪域高原17年的军旅生涯,炼就了我辈钢铁般的意志和金子般的内心,培植了我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铁血精神。”刘东厚在一篇回忆军旅生涯的文章中写道。

  刘东厚从小生在长城下,长在长城边,对长城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一次,他回到家乡黄甫镇杨家峁村,发现村民在长城附近挖取药材破坏了长城,智通寺、烽火台等古遗迹没人维护,到处杂草丛生。刘东厚回想起风雪高原生命禁区多年的从军岁月,让他与长城产生了共鸣。为了保护老祖宗留下的“宝贝”,2005年,时年50岁的刘东厚发起保护长城志愿行动,联合县内长城文化爱好者,组织成立府谷县长城保护工作站,带领13名志愿者驻守在村里遗留的几间古堂内,投入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把自己对长城的热爱付诸行动。尽管工作站成立初期,工作环境异常艰苦,但他始终坚定“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向众人承诺要用自己余生的岁月来守护长城。刘东厚的坚守与付出感动了身边人,队员们在守护长城的路上,饿了吃玉米棒子、方便面,渴了喝随身带的水,一路风餐露宿,但是大家热情始终不减,乐此不疲奔赴在长城保护巡查第一线。

  事必躬亲啃下“硬骨头”

  在府谷县境内,明长城全长144.934公里,长城文物点、段、台、面、堡遗址344处。守护长城,谈何容易。巡查长城的路多是土路和山路,爬到跟前要耗费数小时。无论酷暑严寒,刘东厚系好鞋带,穿好冲锋衣,拿上望远镜,带着队友在一段又一段“土墙”边上“望闻问切”,巡查监测记录这些点位的“健康状况”,哪里土方剥落了、哪里被人为破坏了,包括沿线的防护林带、防火情况等,并向沿线居民普及宣传长城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呼吁广大群众保护长城、热爱长城。19年来,刘东厚带领团队研究长城文化、关注长城变化,组织开展各类长城保护宣传主题活动,引导热心长城保护的各界人士参与其中。捐款修缮、备工备料,在长城周边种植4.8公里防护林带,用周围村落收回的长城古砖设计填补塌陷缺口、修复破损的转角楼墩台,拆除长城周边的羊圈、厕所、柴草棚等不和谐建筑……“花式”宣传和保护长城行动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守护长城”的号召也开始在全国各地回响,北京、上海、湖北、四川的志愿者纷至沓来。

 年近古稀却步履不停

  如今已近70岁的刘东厚,依旧满怀激情地奔波于他热爱的长城保护事业上。他带领的保护长城志愿者团队,现已发展为18名队员,常驻在杨家峁段长城脚下。“我对长城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以前我是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现在我愿意当好保护长城的卫士,会与团队中的全体志愿者一直坚持下去,全力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刘东厚说,他希望余生继续守护长城,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责任编辑:郭雯 高耀凤)

【责任编辑: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