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发-中国文明网

杨金发

安徽

蚌埠市

坚守科技创新攻关一线 让柔性玻璃展示科技“硬”实力
发表时间:2024-12-27 来源:安徽文明办
字体:
打印:

  杨金发,男,1984年11月生,中共党员,安徽蚌埠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自2012年以来,杨金发长期坚守在科技创新攻关一线,组建了仅有6人的技术攻关团队,先后攻克20多个设备难题、60多个工艺难点,最终成功开发出超薄柔性玻璃,实现产品连续40万次弯折不破损,主要性能指标和参数处于中国第一、国际领先的水平,为国家玻璃新材料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以杨金发作为核心骨干的研发团队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荣誉。

  决心“敢闯拼” 变身技术骨干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毕业于中山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杨金发来到了位于安徽蚌埠的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批从事TFT—LCD液晶显示屏减薄的技术人员。他负责的1.8万平米的混凝土结构加内部9000平方米净化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从动工到投入使用只用了7个月,成为当时集团工程项目建设中进度最快的项目。杨金发敢拼、敢闯、敢为人先的干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因为这个项目,让他与玻璃事业结下了不解缘分。

  从环保领域到玻璃新材料生产加工,从技术攻关到团队管理,他用加倍努力来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克服重重困难,随后主持建设了安徽省显示玻璃薄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顺利验收、完成超薄顶喷蚀刻减薄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他始终坚信“技能改变命运”,从“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玻璃新材料领域的青年技术骨干。

 敢啃“硬骨头”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作为信息显示产业“卡脖子”技术,超薄柔性玻璃的生产工艺一直被国外掌握,造成我国信息显示产业链关键环节严重缺失。

  2019年9月,杨金发主动请缨,挑起了超薄柔性玻璃成套技术攻关的大梁,组建了仅有6人的技术攻关团队。在没有经验、缺少设备、缺少辅材等情况下,起步自然困难重重。“别人能干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干?”他下定决心,要以“70微米”这个厚度为切入点,带领团队成员开启了封闭式研发模式。他以厂为家,吃住在实验室,平均每天工作接近15个小时,跑遍了国内设备、辅材相关供应商,对工艺研发、良率提升等关键核心技术逐一突破。

  先后耗时1年多,经过上万次测试,攻克20多个设备难题、60多个工艺难点,杨金发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超薄柔性玻璃,实现产品连续40万次弯折不破损。凭借产品的优异性能,最终在国内外十多家供应商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各项性能指标比肩国外一流企业,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杨金发再接再厉,牵头参与柔性可折叠玻璃盖板项目,成果实现产业化,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从源头上保证了信息显示产业链的安全。他还参与设计了全部国产化的生产线设备,打造了全球唯一的超薄柔性玻璃由原料配方、原片制造、极薄薄化、高精密加工全套技术。

  致力“传帮带” 培育更多能工巧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杨金发深知人才根基对于行业发展的深远意义,工作之余,他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心得向团队新成员倾囊相授,鼓励他们在一线创新、一线成才、一线立功。他还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实操比武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在产业一线崭露头角。如今,青年技术骨干人才已有100多人,先后攻破多项技术难题,为玻璃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面对成绩与荣誉,杨金发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创新研发中。如今,他带领团队专注于新产品迭代升级,开发涂层材料、无闪点AG(抗反射)玻璃,推进新一代UTG(超薄玻璃)产品在卷轴电视、车载显示、智能穿戴等领域拓展应用,奏响国内柔性显示最强音。(责任编辑:郭雯 张慧)

【责任编辑: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