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破旧的瓦房、一块掉漆的黑板、几张陈旧的桌椅……三十多年前,当蕉生定第一次来到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爱店镇丈鸡教学点时,映入眼帘的是这番景象。
“当时学校没有教师宿舍,没有自来水,不通电,条件非常艰苦。”蕉生定回忆道。每天,他要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往返学校两次。
在爱店镇丈鸡教学点,蕉生定和学生们在一起玩游戏。新华社记者 崔博文 摄
蕉生定,是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爱店镇丈鸡教学点上唯一的老师,也是这里的“孩子王”。
丈鸡教学点位于中越边境公母山的半山腰上,学生来自附近3个瑶族村屯,离教学点最近的爱店镇中心小学在4公里外。
1990年,正值青春年华的蕉生定来到丈鸡教学点成为一名老师,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20世纪90年代,由于地处山区、环境艰苦,村民生活困难,加上部分家长教育意识淡薄,一些适龄儿童无法入学。为了让失学的孩子归校,蕉生定挨家挨户劝说家长,做通大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孩子读书的重要性。
蕉生定(左)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进行家访。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琅琅书声,不要少了一个孩子。”蕉生定说,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只有让孩子们多学习知识,才能走出大山,才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甚至一家人的命运。
丈鸡教学点现有5名瑶族学生,其中一年级2名,二年级3名。蕉生定主要教语文、数学两个科目,两个年级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上课。
作为土生土长的瑶族人,蕉生定注重对学生进行瑶族服饰、礼仪、风俗等方面的教导。他还经常组织孩子们参加当地的各类民族文化活动,比如瑶族男子的成人礼“度戒”仪式,让孩子们感受本民族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从教三十多年,蕉生定一个人承担这些学生的所有教学课程,同时还要像家长一样照顾他们。
在爱店镇丈鸡教学点,蕉生定给学生讲解练习题。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在学校时,学生的午餐是他和妻子一起准备。放学后,学生父母因为有事不能到校接孩子,蕉生定就护送孩子们回家。晚上,他还经常到学生家里辅导功课。
在爱店镇丈鸡教学点,蕉生定给学生们准备午饭。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曾经有一次,蕉生定在家访时了解到学生赵小妹的父亲不幸坠崖身亡,留下她和母亲、妹妹、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拮据。蕉生定不仅为赵小妹添置学习用品,还联系爱心人士为赵小妹提供生活资助。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2002年,在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下,蕉生定和一些瑶寨村民用了半年时间,在公母山的半山腰上建成了新的校舍。
近年来,当地有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村屯交通设施,改善教学点基本教学条件。如今,水泥路连通了教学点和村寨的家家户户,教室也安装了音响、滑动黑板和液晶触摸一体机等现代教学设备,方便孩子们就学。
在爱店镇丈鸡教学点,蕉生定在指导学生。新华社记者 崔博文 摄
三十多年来,蕉生定先后教了400多名瑶族学生,他们中有不少人已走出大山到外地打拼,有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女儿蕉玲霞。
受父亲影响,2016年蕉玲霞本科毕业后也回到家乡,在爱店镇中心小学当上了一名语文老师。
在爱店镇中心小学,蕉生定站在教室外看女儿上课。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父亲给我树立了榜样,让我知道教育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我会像父亲一样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蕉玲霞说。
2024年第三季度
蕉生定荣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