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第一条铁路,米轨火车已在这条铁路上穿行百余年。在滇越铁路屏边县段,有一座标志性的“人字桥”,在悬崖峭壁间挺立百余年。
烈日炎炎,皮肤黝黑的守桥人杨有光行走在“人字桥”上,他在此驻守已有三十余年。现在,杨有光和妻子以及另外几名同事轮班坚守在守桥岗位上,守护着过往火车的通行安全。
杨有光在隧道内巡查。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年18岁的杨有光刚入伍就被武装部长带到“人字桥”上,开始了自己的守桥生涯,这一守就是33年。现在,他和妻子以及另外几名同事轮班坚守在守桥岗位上,守护着过往火车的通行安全。
值班时,杨有光穿上工作服,拿着手电筒,穿行在隧道和桥梁间,检查铁轨特别是“人字桥”上的各种铁路设施的安全,这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工作内容。
火车驶经“人字桥”前后,须从两个隧道穿过。为保障行车安全,杨有光不仅要检查桥面状况,还需要精准把握隧道内的情况。他要穿行在隧道内外,巡查大桥整体状况,沿着陡峭的阶梯走到桥下,察看零部件状况。
隧道口形似人脸,被当地人称为“人脸隧道”。图片来源:新华社
火车驶来时,杨有光站在自己约三平米的值班室门口跨立候车,目视火车驶过“人字桥”,并将火车通过的时间记录下来。巡桥之余,杨有光在桥头的值班室内,整理工作日志、打扫卫生,捡拾桥上桥下的垃圾。今年51岁的杨有光有两个孩子。他是个顾家的男人,平时的生活也很简单,上山守桥、下山回家,两点一线地过了半辈子。这么多年来,杨有光唯一的爱好就是养鸟、斗鸟,这是当地苗族男性农闲时喜欢聚在一起进行的一种活动。
杨有光站在桥头,远处左侧的房子是他山下的家。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杨有光的宿舍楼里,几个大字非常醒目——“人在桥在 与桥共存”,这是他践行三十多年的誓言。杨有光说:“我早已把‘人字桥’当作自己的家。”从白天到黑夜,从18岁到51岁,他始终牢记职责使命,不曾偷懒、懈怠。
杨有光在宿舍楼旁的石桌上吃晚饭。图片来源:新华社
他其实也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两只虫子趴在栏杆上打架,他会看得很入迷。检修桥梁的老朋友来了,他会笑得很开心。他还是个有情趣的人。上山时会带着自己养的小鸟来陪他一起守桥。他也是个念旧的人。家里的老相簿里除了一张结婚照,其他都是人字桥和曾经守桥时与战友训练的老照片。他的家建在人字桥旁边的山脚下,守桥的时候低头看就能见到家,在家的时候抬头看也能见到桥。最近村里改造,房子需要往后边迁一段距离,老杨为此很是苦恼。
在家里,老杨给正在桥上守桥的媳妇打了通电话,单位之前给他发的荣誉证书忘了放哪儿了,他想找出来让记者看看。
正在跟妻子通电话的杨有光。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个不善言辞的汉子,或许觉得说得再多,也不如那些荣誉证书更有力量。看着老杨站在窗前打电话的背影,还有身后那座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的“人字桥”,几位记者被感动了。青春终将慢慢老去,春花依然年年盛开。也许老杨十八岁那年来到人字桥时,也不曾想过,守好这座桥会是他一辈子的事。正如有些花,它很美丽很优秀,却藏在角落长在大山深处。
“人字桥”距离地面有百余米高,要想到达桥上,记者需要沿着铁轨,打着手电穿过两条漆黑的隧道,步行半个小时,到桥上时,记者一行几人都已大汗淋漓。
杨有光在人字桥村新建的两座房子均面向人字桥,他和妻子把整个家庭奉献给了“人字桥”的守护工作。
杨有光在桥上巡查。图片来源:新华社
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坚守都有其意义。三十多年过去,杨有光从一名清秀小伙儿变成了一位敦实的中年汉子,滇越铁路也不再繁忙。如今,每天只有两趟列车经过“人字桥”。但即便如此,杨有光依旧一丝不苟地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过往列车的安全。
2024年第三季度
杨有光荣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