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秀-中国文明网

李怀秀

云南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非遗文化星火相传 海菜腔唱响世界舞台
发表时间:2025-03-21 来源:云南文明办
字体:
打印:

  李怀秀,女,1977年2月生,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负责人。李怀秀16岁起学习“海菜腔”,多年来,她始终坚持深耕非遗沃土、传承民族瑰宝、赓续文化薪火,让原本不知名的非遗响彻世界舞台。李怀秀曾荣获“云南省兴滇英才”、云南省“四个一批”专家人才、“云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自我奋进 飞出大山的百灵鸟

  儿时的李怀秀非常喜欢唱歌且天赋极佳,尤其擅长“海菜腔”这一原生态民歌。1993年,著名音乐家田丰来到云南,创办了“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为了追逐梦想,16岁的李怀秀被父母送到了省城昆明,成为传习馆众多学生中的一员。“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传习海菜腔这件事并不理解,那时候许多年轻人甚至觉得唱海菜腔很‘土’,不愿意学也不愿意唱。”

  传习馆的生活十分拮据,在每日辛苦的练习之余,学员们还要种菜、养鸡鸭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周边的人们也并不能理解传习的意义,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李怀秀凭着一腔热爱,毅然坚持了下来。

  早上6点起床,跑步、练声、学习唱歌、跳舞,是怀秀在传习所每天的必修课,嗓子哑了、手上磨起了水泡、浑身的酸痛,怀秀都咬牙坚持着,生怕落下一节课。经过6年多坚持不懈的学习,李怀秀不但熟练掌握了“海菜腔”,还学习到了云南“四腔”“五三腔”“山悠腔”及云南各民族歌舞技艺。

  2004年,李怀秀终于迎来了在全国舞台上展示“海菜腔”的机会。同年1月,李怀秀和老师在央视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上,获对唱组金奖。8月,她又在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中获“中国歌王”桂冠。2006年7月,李怀秀携弟弟参加第十二届青歌赛,凭借独特的嗓音、精湛的唱功、高超的演绎,一举夺得原生态唱法金奖。从此,李怀秀传唱的彝族“海菜腔”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胸怀大志 走向世界的非遗传承人

  与众多非遗一样,“传承”也是“海菜腔”面临的最大考验。面对后继乏人的现实困境,“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李怀秀继承老师的遗志,主动承担起培养新人的责任和使命。在没有经费、没有教学场地、没有老师、没有学员,几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李怀秀和弟弟四处奔走,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于2011年在昆明成立了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开始了海菜腔、烟盒舞的保护传承。之后,又相继在石屏成立了两所传习所。14年来,传习所开展非遗传承培训480余期,覆盖24000余人次,培养出民族歌舞人才340多人。其中不少演员都出自困难家庭,通过非遗传习走上演艺道路,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并且成为了新一代非遗传承的年轻力量。

  因为李怀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爱上了“海菜腔”。她坚持“两个结合”创作方向,先后推出了《石屏美女俏花腰》等一批文艺精品,受邀参加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等众多栏目录制,为“海菜腔”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李怀秀还大力推动非遗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从维也纳金色大厅,到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再到悉尼歌剧院……李怀秀团队把非遗带到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让高亢激昂、悠扬婉转的原生态民歌响彻世界舞台。

  李怀秀的坚守与付出,让非遗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在继承与创新的碰撞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责任编辑:高晟寒 刘圆)

【责任编辑:高晟寒】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