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富文-中国文明网

代富文

云南

昭通市

农村青年25年如一日赡养孤寡老人
发表时间:2025-03-21 来源:云南文明办
字体:
打印:

  代富文,男,1972年4月生,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灰街子社居民。从2000年起,代富文就把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50岁孤寡老人雷云昌接到自己家里同吃同住地照顾,义无反顾地陪伴和赡养25年,默默奉献、不图回报,用善良和爱心谱写着世间最美丽的诗篇。代富文曾荣获“云南好人”等荣誉。

  家境贫寒 不忘乐于助人

  20多年前,代富文家并不富裕,家中长辈年事已高,子女尚在幼年,代富文靠种地和养羊来维持家庭的开销。但他乐善好施,总爱帮助别人,在村里有口皆碑。

  雷云昌是代富文多年的邻居,年轻时得了一场大病,让他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离世后,他孤苦伶仃,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找不到致富门路,经济上十分拮据,生活更无保障。作为一墙之隔的邻居,代富文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雷云昌。

  代富文常常走进雷云昌的家,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陪他说话聊家常。除了时常送去大米、白面、新鲜蔬菜等生活物资,代富文还会帮忙打扫房间、做好一日三餐。在代富文日复一日的关爱下,雷云昌那黯淡的脸上,终于渐渐有了笑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赡养孤寡 尽显人间大爱

  2000年,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经历了一场暴风雨,雷云昌所住的土房倒塌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能力去重新修建房屋了,成了无家可归的人。看着雷云昌那孤苦伶仃、不知所措的样子,内心百感交集的代富文便和妻子商量:虽然自己家也不宽裕,但灾难无情人有情,一定要帮助他渡过难关,将雷云昌接到家中共同生活。

  由于代富文家中经济收入不高,加之已有两个老人需要赡养,两个孩子也将相继入学,雷云昌因为“不好意思”产生了离开的念头。“您安心住着,多双筷子的事,钱的事不用您担心,我去挣!”为了挑起家庭的重担,也消除雷云昌的顾虑,代富文决定外出务工。他去过煤矿、进过工厂,再辛苦的工种都不怕。妻子则仔细照顾家中老小生活起居,将雷云昌的日常生活和看病就医安排得妥帖得当,和丈夫一起给了雷云昌一个温暖的家。

  25年过去了,雷云昌也不再提出离开,而是尽己所能地帮助照看孩子,做做简单的家务。由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家人”的日子平淡而顺利。如今,雷云昌老人已经70多岁,他常常和别人念叨:“如果没有富文一家的精心照顾,不敢想象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世界上,已经没有我这个人了。”

  积善之家 坚守代代相传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怀以及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代富文一家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一家人住进了崭新的楼房。代富文的长子成家立业,在养殖场有了稳定的工作,还育有一儿一女,生活幸福美满。女儿也顺利大学毕业,在福建厦门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每到春节,这个大家庭就格外热闹。雷云昌老人作为家庭的重要一员,满脸笑意地给代友兴的两个孩子发压岁钱,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一家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代富文助人为乐、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也在后辈身上得到传承,儿子表示,小时候不理解父亲,但是长大懂事后觉得父亲很无私,自己跟雷爷爷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感情也很深,等到父亲年迈,他也会像父亲一样,尽心尽力照顾雷爷爷。

  正如那句古话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代富文用最朴素的行动生动诠释了“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成为十里八乡人人称赞的道德楷模。(责任编辑:高晟寒 刘圆)

【责任编辑:高晟寒】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