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长爸爸”变成“校长爷爷”,他让348个孩子有了家
2025年2月12日,农历蛇年元宵节。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德仁苑的院子里,孩子们围在65岁的黄梅生身边,争相分享着自己的快乐:“黄爷爷,我梦到你了!”“黄爷爷,看我的新衣服!”黄梅生满脸笑容,将孩子们一一抱起。这样的场景,已在德仁苑延续了16年。
黄梅生每天坚持接送孩子上下学。央广网记者 郇康新 摄
“校长爷爷”与孩子们的温暖家园
黄梅生是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原校长,也是德仁苑的创办人。16年来,他用爱为困境儿童建起一个温暖的“家”,从“校长爸爸”变成了“校长爷爷”。他的初心源于一次家访:2003年春节,他发现一名9岁孤儿与残疾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困苦。这一幕深深刺痛了他。经过两个月的走访,他决心为这些孩子建一个“家”。2008年10月,德仁苑正式投入使用,孩子们从此有了免费吃住的地方。
黄梅生陪孩子们一起吃晚饭、谈心。央广网发 严伟 摄
用爱撑起孩子的成长梦
2012年退休后,黄梅生全身心投入德仁苑。他深知,这些孩子因家庭原因胆怯、自卑,需要更多关爱。于是,他推行“寓教于乐”“教养结合”的模式,既养孩子又教孩子。他每天陪着孩子们吃饭、聊天,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还在楼道挂全身镜、楼梯贴“小脚丫”图案,提醒孩子们养成好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增强体质,他组织小型运动会;开辟菜园、饲养家禽,让他们感受劳动的乐趣。他还要求工作人员为孩子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饭菜,并定期邀请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来德仁苑,让孩子们为他们洗脚,培养感恩之心。在黄梅生的关爱下,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有爱心,不仅学习优异,还在各种活动中展现才华。
黄梅生给孩子们讲解蔬菜种植知识。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用坚守书写教育者的初心
今年8岁的小裕博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性格变得孤僻。来到德仁苑后,他逐渐开朗起来,还养成了好习惯。小裕博奶奶说:“这都是黄校长的功劳,我们很感激他。”许多孩子毕业后还会回来看望黄梅生,甚至做志愿者帮助学弟学妹。2024年11月9日,黄梅生65岁生日那天,孩子们特意回来为他庆生。
2024年11月9日晚上,孩子们点燃生日蜡烛,准备给黄梅生一个惊喜。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截至目前,德仁苑已接收348名孩子,其中167人升入高中,76人考入大学。第一批孩子中,有的成为老师、医生和设计师。黄梅生说:“我希望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最幸福的事。”如今,德仁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分宜县政府也为其提供资金扶持。
“也碰到过困难,我也哭过,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值得。”黄梅生坚定地说,“我会继续做下去,让孩子们在成长路上不孤单。”
2017年6月
黄梅生荣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