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人现象"到"好人效应" 萍乡打造独特城市品牌
发表时间:2014-06-03   来源:江西日报

从“好人现象”到“好人效应”

萍乡街头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

采访嘉宾

采访嘉宾

“最美萍乡人”颁奖活动

“最美萍乡人”颁奖活动

志愿者服务小屋

志愿者服务小屋

    嘉 宾

  吴运波 萍乡市副市长

  陈光军 萍乡市文明办主任

  吴丽华 莲花县琴亭镇社区主任

  张 鹏 芦溪县南坑镇窑下村村干部

  毛 婷 萍乡市星河投资有限公司

  主持人:记者 张 雪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时,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在萍乡市,我们不仅有一位全国人民都尊敬的老阿姨,还有许许多多像龚全珍老人一样的好人。近年来,萍乡市共有1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当选“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1人当选“温暖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形成了萍乡特有的典型群体现象。

  “好人现象”引发“好人效应”。从一个“好人”的凡人善举到一群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座城市的“好人”频出到整个社会的崇德尚善,萍乡正把“好人”道德建设作为立市之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不再只是个人的追求,更成为城市的品格与前行的力量。

  好人现象 一个城市的内在文化

  画面一:5月21日,在萍乡市莲花县琴亭镇“龚全珍工作室”,80后村干部刘君娟谈起龚全珍老人,激动地说:“她是我的偶像!”她说,龚老虽然已90多岁,但只要有空,就会到工作室跟乡亲们聊家长里短,和社区干部聊工作,龚老总是一脸微笑,和蔼可亲,但做起事来十分认真。“在龚老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也慢慢上手,为群众处理一些事务,希望能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吴丽华:莲花县已建立27个“龚全珍工作室”,遍布全县每个乡镇和县城,成为群众的避风港。现在萍乡市也在推广“龚全珍工作室”的做法,全市在各个行业部门共设立300多个龚全珍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学习龚老的精神,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画面二:5月22日,残疾人胡启初像往常一样独自驾驶轮椅,在乡间小道上走了3公里来到芦溪县南坑镇希望小学的“杜鹃花小屋”,和他相约至此的还有十多位热心志愿者,他们和孩子们一起看书、唱歌、跳舞、做游戏,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

  张鹏:胡启初自幼残疾,但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2012年,他还为留守儿童建立了“杜鹃花小屋”,帮助孩子们疏导情绪,辅导孩子学习,帮他们和父母建立更多联系。他的义举感动了很多人,我们成立了启初关爱志愿者协会,有300多名志愿者加入了胡启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行列。

  陈光军:萍乡涌现了一大批可圈可点的好人,如全国道德模范,扶贫助困60多年的龚全珍老人,参与了国际志愿服务的全国优秀志愿者叶琼穗,江西省道德模范、爱心企业家赖开洪,“一家三代世袭志愿者”的段华胜,关爱留守儿童的“杜鹃花小屋”创始人、“萍乡保尔”胡启初,帮教刑满释放人员的“爱心妈妈帮教团”领头人陈淑兰等。

  同时,这些好人也发挥了带动和集聚效应。胡启初带动300多名志愿者加入他的行列。年过花甲的流动电影放映员彭海明,为山里乡亲放了30年电影,如今他的儿子儿媳接过他的放映机,要把他的事业延续下去。芦溪县共建立了160个“杨斌圣工作室”,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民心民生互动平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市已有“社区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V屋”、“爱心小屋”、“爱心驿站”、“守望之家”等160多个。

  在萍乡,你可以感受到,好人现象已成为城市的内在文化,一种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勤于本职、乐于助人的社会精神。

好人线索平台
责任编辑:张青玲
分享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好人365
头条聚焦
中国好人榜
影像馆
0911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