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
25
总策划第2164期
温后胜重庆
大写的孝!抱着百岁母亲散步
年幼时,她圈他入怀,年老后,他抱她如初。随着年岁增长,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从扶到挂背带到抱着母亲散步,一次又一次的搀扶,一回再一回地歌唱,他始终如一精心照顾和陪伴着母亲,直到母亲仙逝。他叫温后胜,1945年6月出生,现居住在重庆市两江新区人和街道人兴路社区。2020年11月,温后胜入选“中国好人榜”。

    上图中是两位拥抱着的老人
    其实他们是母子
    生活在重庆市两江新区人兴路社区
    母亲罗自镛年过百岁
    已经无法自主站立
    年过七旬的儿子温后胜
    每天都会抱着母亲散步
    一步一步朝前挪
    每天早晚两趟
    一次一公里多的路程
    这对颤颤巍巍的背影得花上一两个小时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温后胜一边抱着母亲散步
    一边为她唱革命歌曲
    没唱几句,母亲的手指也开始缓缓地挪
    和着《东方红》的节奏
    她在儿子的背上用指尖轻轻地打着拍子
    说起给母亲唱革命歌曲的初衷
    温后胜答得干脆:
    “母亲喜欢唱也喜欢听,
    如今她唱不了了,
    就让我唱给她听吧。”
    讲故事、忆往昔
    母与子,歌与爱
    看着这张照片
    那个被追问了千年的命题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似乎已有了答案

    头发花白,腰板却笔直
    75岁的温后胜唱起歌来声如洪钟
    字字句句饱含情感
    人们夸他歌唱得好
    他摆手,皱纹却溢满了笑:
    “哪里,我母亲年轻时唱得比我好多了。”

    罗自镛1919年出生
    17岁时参加红军
    先后在淮海战役、太原战役中
    从事医疗救护和后勤保障工作
    那些熟悉的旋律
    并不单纯是带着年代味的革命歌曲
    更是她奋斗过、拼搏过、
    最难忘、最深刻的年轻时光
    这种刻进骨子里的喜爱
    儿子温后胜最懂

    随着年事增长
    罗自镛各项身体机能退化明显
    吐字难成句
    无法自主站立
    耳背,眼睛几乎不能视物
    在她耳边再大声地说话
    老人也只是嗯啊两声
    “母亲和我从来没有分过家,
    我们相依为命。”
    温后胜哽咽道,
    “有她在,她幸福,我就感觉幸福。”

    抱着母亲散步唱歌
    只是温后胜生活枝蔓中的一个小分叉
    更多的是琐碎的日常
    10年前
    罗自镛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
    曾在重庆大学学机械出身的温后胜
    便设计出一个牵引器来治母亲的病

    ▲温后胜动手做了一个牵引器,让母亲躺在床上做颈椎、腰椎治疗。
    牵引器的原理很简单
    一端是系在橙色橡筋绳上的绿色背带
    一端是不锈钢材质的滚轮
    这个自制的“土牵引器”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母亲的疼痛

    ▲温后胜帮母亲做颈椎、腰椎治疗。
    母亲生病后就走不得路了
    一开始温后胜就扶着她走
    她最重的时候体重120多斤
    温后胜有点扶不动
    他就做了一根背带背着她走
    背着走了7年

    后来母亲体重轻了
    温后胜又抱着走了4年
    喂饭、穿衣、按摩
    洗脚泡脚、处理大小便
    温后胜总是事无巨细地伺候着

    ▲温后胜和妻子为母亲做按摩。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温后胜却坦言:
    “说真心话,有困难。
    但服侍母亲,我没有感觉到负担,
    她也不是我的负担。
    我小时候她全心全意地爱我,
    她老了,该我去爱她。”
    罗自镛生育了五名子女
    温后胜是幺儿
    “姐姐在新疆,二哥在成都,
    其他的哥姐都有难处,并不方便。”
    温后胜曾在四川凉山州任机械技术员
    从他调回重庆开始
    母亲就一直跟他们一起居住
    40多年从未分开

    ▲温后胜和妻子为母亲做按摩,孙孙也在场。
    在温后胜的言传身教下
    家里的孩子都很孝顺
    儿子会和他争着推奶奶出门散步
    两个可爱的孙孙
    大的14岁,小的3岁多
    也是一有空就来陪祖祖
    和她非常亲热
    温后胜平静地说:
    “我觉得很欣慰。因为家家都有老人,
    人人都会变老,我也老了。”
    2020年10月21日
    温后胜的母亲罗自镛老人因病逝世
    享年102岁
    “希望母亲幸福地走完最后的人生里程”
    这曾是温后胜最大的心愿
    如今已实现
    **************************************
    记者手记
    父母在时,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时,人生只剩归途。
    不经意的刹那,
    有些人就会永远地留在昨天。
    有一天,若关于母亲的记忆走远了,
    请不要沮丧。
    因为那份爱不会离开,
    它将以孝顺的家风存在,
    在一代又一代儿女的心中传承。
    我们只盼那些曾让你不堪其烦的碎碎念念,
    会成为未来你珍惜的岁岁年年。
    (素材来源:重庆晚报 上游新闻 责任编辑 陶恒)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