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15年前,房县女子熊次连的丈夫意外受伤,落下一级残疾。顶梁柱倒下,一双儿女仍年幼,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擦干眼泪,熊次连用羸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量。
在照顾丈夫和家庭的同时,她开始自谋脱贫出路。养鸡、做豆腐、种菜、酿酒、养猪.....
如今,7年时间过去了,这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门古寺镇高塘村熊次连的家。新华网 张潘 摄
丈夫务工遭意外 妻子擦干泪挑起家庭重担
生活中真正的强者,是看透了生活的无奈之后,还能选择不抱怨、不消沉、努力向上的人。
2000年前后,整个高塘村,土地稀少且没有其他资源,外出打工成了村里很多男人首选。熊次连的丈夫何平元也不例外。2006年,他到了四川广元,在一条在建公路的施工现场打孔桩。那年农历9月29日,是何平元43岁的生日。而正是在那一天,一场灾祸从天而降。
何平元在工地上干活时,头顶上吊装砂石桶的钢丝绳断裂,砂石桶正好砸在了他的头上。因伤势严重,被紧急送往医院。
知道丈夫出事后,熊次连拿出家里仅有的600元钱,又从邻居家借了300元,一个人踏上了去四川的火车。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的病房里,这个未曾出过远门的农村女人,找到了躺在病床上的何平元。头部重创、全身多处骨折,浑身上下被绷带裹得“像个粽子”。何平元接连做了两次手术。“第二次手术前医生就跟我说,术后可能会出现癫痫,并且失去语言功能。”熊次连说。反复斟酌后,她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丈夫犯癫痫、不能说话 被鉴定为一级伤残
生活的窘迫和磨砺,从来不会让强者放弃希望。迈过去第一步,就是海阔天空。
2007年4月20日,在医院呆了5个多月后,熊次连带着何平元返回了房县老家。何平元的命保了下来。不过医生术前告知时提到的后遗症,都一一出现。他开始犯癫痫,不能说话。刚回家时,他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解决。因为每天要请村医来给何平元打针,熊次连几乎24小时守在丈夫的床前。后经伤残鉴定,何平元的伤残鉴定为最高级别“一级”。
丈夫失去了劳动能力、儿子刚考上高中、家里的土坯房子眼看着要倒。熊次连决定从头再来,她用女人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重担。
熊次连给丈夫何平元剪头发。新华网发
东拼西凑之后,熊次连决定先从建房开始,因为有了房子一家人才有容身之处。一边继续照顾何平元,一边请工人张罗着建新房。几个月后,新房落成,熊次连家也早已是一贫如洗。
如一棵被压在乱石堆下的小草,熊次连艰难地掀开头顶的沉重石块,向着生活的阳光努力生长。
“我要是趴下了,一家人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从2008年开始,熊次连决定自谋出路。土地少,丈夫又离不开人照顾,于是在一番思考后,她决定先从投资较少的养鸡开始。
她首先来到县畜牧兽医局找技术人员请教繁育鸡苗的技术、科学养殖的方法,接着就开始逐步扩大孵化鸡苗规模。熊次连在家建了一个简易的孵化场,一个人操持。初春气温比较冷,为了给小鸡苗保证温度,她在家用砖头土坯砌了一个“加温器”。为了省钱,她自己砌墙,结果在反复拆建两次后,孵化场才算成功。
最近熊次连家正在进行装修,她在准备装修材料。新华网发
熊次连的首次创业很成功,因为她扎实的孵化技术和诚信的为人,鸡苗孵化场的孵化规模很快就发展到了4000只。除了附近村民前来购买,房县县城周边的很多农户也都来购买小鸡苗。
年产2万斤白酒,办起酒厂 她家产的酒远近闻名
从农村妇女到小老板,熊次连用一次华丽的转身告诉大家,生活从不相信眼泪。
孵化鸡苗、做豆腐、种蔬菜,熊次连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努力前行。
到了2010年,何平元虽然依旧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干活,但好在可以下床行走了。即便如此,熊次连还是不能停下来喘口气,儿子何立飞这一年考上了大学。光靠卖鸡苗远远不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更别说改变家庭变故所造成的贫穷面貌。
熊次连决定增加创收渠道,思来想去她想到了自己的酿酒技术。“用苞谷或者是高粱酿制白酒,这种技术我以前就会,不过那时候只是小量酿造供家里人喝。”熊次连说。
熊次连在蒸粮,这是酿酒的主要步骤之一。新华网发 何利 摄
因为资金有限,没钱购置加工设备,所有工序她只能手工完成,冬天屋外大雪纷飞,她却忙得满头大汗。没钱买煤炭,她向邻居赊账买了一大堆柴火,为了保证酒的品质,她想办法从家对面的半山腰引来一道山泉。
终于,熊次连的白酒作坊建了起来。一开始年产量只有几百斤,虽然口感好,销路不愁,但受成本、人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熊次连始终无法扩大自己的酿酒规模。“那时候做梦都想扩大规模,因为产量跟不上,看着钱挣不到。一年忙下来,也没本没啥盈余。”熊次连说。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作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2014年,熊次连一家被纳入精准扶贫帮扶对象名单。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在她心中做了多年的脱贫梦开始逐步实现。
“多亏了精准扶贫的政策,我拿着申请到的8万元扶贫贷款,对酒坊做了升级改造,现在一年能酿差不多二万斤的白酒。”熊次连告诉记者。再后来,在包联干部房县人社局党组副书记胡绍军帮助下,她家的酿酒作坊还办理好了经营许可证等一系列手续。
家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大学毕业后的何立飞也在母亲的带动下从珠海回到了老家。考虑到长远发展,熊次连在儿子的建议下将酿酒作坊升级成了“何记酒厂”,同时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就这样,原本小打小闹的家庭作坊,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变成了一家生意兴隆的酒厂。
熊次连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故事,再次向我们证明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安于贫困。攻坚克难、改变命运的钥匙,永远藏在努力奋斗的行动中。(十堰晚报记者 何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