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50119583880760723.jpg
"好老人"王家治
走街串巷学雷锋 53载义务修理小家电
1962年王家治在单位利用空闲时间学会修理无线电技术后,义务帮助他人修理小家电50多年无怨无悔,甚至不收取任何材料费用。退休以后,与很多老人一样,王家治每日早上均会去公园,但别人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他却是为了给大家免费修理小家电。王家治家住城东东部星城小区,他经常凌晨4点起床,6点前赶到车站,再换乘公交为大家服务。他说:"趁身体还好,能为大家多服务一天是一天。" 2014年12月,王家治荣登“中国好人榜”。

    77岁的退休老人王家治,和很多老人一样,每天早上都会去公园,但别人是为了锻炼身体,而王老却是为了给大家免费修理小家电。王老这一坚守就是整整53年。他说:“趁我现在身体还好,能为大家多服务一天是一天。”心怀理想和信念的王老,2012年底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和政府是我的恩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回报这种恩情!”    

王家治老人义务为市民维修半导体。 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芜湖站     

    王老自20岁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被单位评为先进生产者。1962年,他在单位利用空闲时间学会修理无线电技术后,多年来一直默默奉献着,帮助身边的人修收音机、小家电。直到2010年有一位听众打电话给芜湖市广播电台,表扬王老免费上门帮他修理收音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仅一个上午广播电台就接到十几个表扬王老的电话,乐于助人的王老才被大家广泛知晓。
  王老义务帮助他人修理小家电53年无怨无悔,甚至不收取任何材料费用。王老自幼父母双亡,是党和政府养大了他,如今子女也都成家立业,没有了后顾之忧。为了感谢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1.助人为乐53载只为报党恩

 

 

 拎着十几斤的工具包,王老一点都不觉得累。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芜湖站

    台灯、电饭煲、电风扇……小小的房间中,摆满了各种家电,因为要修的实在太多了,王老经常需要“加班”。“每到那两天来的人都特别多,甚至有人听闻后从大老远跑来……”红梅社区工作人员如是说。而记者注意到,最初,社区在便民服务记录本上将每一次的修理都编了号,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多,索性便不编号了,只记录下修理的日期和内容。而这些日益增多的工作量,则是老人最甜蜜的“负担”——“每次修好后,看他们满意,我就特别开心。”老人欣慰地说。

     王家治老人家住芜湖城东东部星城小区,交通不是特别方便。为了不耽误别人的上班时间,王老经常早上4点就要起床,6点之前就得赶到车站,有时甚至要换乘几路公交车。有人劝他不要这么辛苦,可是王老说:“我是去给人家帮忙的。如果还要人家在家等我,那我是给人家帮忙还是给人家添麻烦啊?”王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他到一位家住青山街小区4栋的何师傅家,他先换乘了2次公交车,又步行10多分钟赶到青山街,但何师傅有急事却先出门了。然而王老却没有埋怨,后来经过联系,王老仍然乐呵呵地再次上门为他修好了收音机。为了更好的为大家服务,王老主动在广播里发布了义务上门修理收音机的信息。自那以后,他接到了更多的电话,一天转四五次公交车、步行几个小时,已是家常便饭。
  王老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管是他自己所在的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还是其他的社区或单位组织的公益活动,不管是路近还是路远,只要是组织单位提前打个招呼,王老都会准时参加。据王老回忆,仅2013年至今,王老参加的社会公益活动就不下40场。
 

2.这份付出虽然辛苦但是活得很充实

 

    王老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欢迎。参加活动时,王老更是享受到“明星”般的待遇。在2012年3月份举办的便民服务进社区活动中,王老应邀参加,人还没到现场,就在路上为市民修了3台收音机。活动现场王老的服务台前更是里三层外三层,这些人都是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他们中有来寻求帮助的,但更多的人就是想来见见王老。他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坚持帮大家义务修理收音机等小家电。这份付出虽然辛苦,但是让我活得很充实。”
  在王老的家中,有两本被揉得皱皱巴巴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记着客户的联系电话。这么多年来到底为多少人修了多少小家电,王老已经记不清楚了。但受过他帮助的人却清清楚楚的记得他。2012年12月,王家治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后写下这样的感悟:“我是在党和人民的关爱中成长起来的,并安享晚年。要说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那就是觉得自己给予别人的太少了。我要尽我的所能感恩党,感恩社会!在为他人修理家电的过程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别人的笑容给予我的幸福感,让我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用。”
  2013年的7月,住在王老周围的领居们向社区反映了一个情况,王老长年一个人居住,可是最近他的家里却多出了一个孩子,社区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消息立刻上门了解情况,得知这个孩子是同小区邻居家的孩子,夫妻俩要到外地出差两个星期,孩子才上小学无人照顾,到处打听有没有合适照顾孩子的人选,得知这一消息后,王老联系上了这对夫妻说他可以帮忙照顾,夫妻俩看王老年纪已高怕影响到他的健康不同意,王老说我可以,不要看我年纪大了可是我的身体健康的很,你们如果相信我这个人,你们就把心放到肚子里,看到王老的态度夫妻俩有些不好意思了,第二天王老就开始了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生活,照顾孩子很累,可是从没听过他抱怨一句,周围的邻居们知道后都不放心,有空的时候会主动帮王老去接孩子放学。孩子父母来接孩子的那一刻,孩子只说了一句王爷爷我还能再来您家吗,就哭了。王老说我和人相处不仅是沟通,我还用心,因为别人会感觉得到

王老荣获"2012年度新闻人物"称号。 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芜湖站  

       王老常说:要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近年来,街道、社区组织的道德讲堂活动,他也都积极参与,并且在活动中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2013年3月在芜湖广播电视台举办的年度新闻人物活动中,王老荣获“2012年度新闻人物”称号,同年12月,又在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中当选为2013年度“芜湖好人”,2013年对于王老来说及其有意义,却不是在于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而是多年来的心愿终于可以达成了,就是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2012年10月19日,王老向所在社区党组织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所在社区的培养考察,于2013年10月19日成为预备党员,获知这一消息,王老激动地说:“我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实现我的愿望,感谢党和政府帮我完成了这个心愿,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给党的,只有在今后的生活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3.做好事一辈子不嫌老 干到干不动的那一天

 

    王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他想尽了办法,吃尽了苦头,每晚都躺在床上深思,怎样才能做到为全市和所有社区居民服务,这让王老非常头痛,天天都在寻思。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让王老给盼来了,2014年6月,赭山公园一次维修小家电时,在围观人员口中得知,镜湖区红梅社区需要家电维修志愿服务,就是找不到人,不知道王老愿不愿意去,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顿时让王老来了精神,立刻上前查问红梅社区的详细地址和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等修完小家电王老连家都没回就急急忙忙赶到了红梅社区,社区主任见到王老来到社区,听说主动要来为居民服务,非常的感动,紧紧握着王老的手说:“早就听说王老这个人,就是没有机会见面,今天王老还亲自到社区来报名,真是太好了,我代表红梅社区所有居民对您表示感谢,您辛苦了。”如今的王老把自己每天的时间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每周一去官陡街道鸠兹社区,周二、周四去红梅社区,周三去黄果山社区,周五、周六安排在官陡街道中江社区,就这样王老每天不停的服务着,从不间断,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奉献真爱。 
    一大早,记者跟随王家治来到大富新村张思福老人的家。因为腿脚不便,每日都要听的收音机坏了后,张老很是郁闷,在头一天下午,他终于和王家治约好了上门来修理。近半个小时后,王家治终于找到了原因,由于过量充电,电池板已经报废。稍加思索,王家治便决定免费送一块全新的充电电池给张老,并反复告知他充电时要注意的细节。两年来,王家治一直坚持着过去的那条原则--为老弱病残免费上门服务。 
    一顶社区配发的志愿者服务红色帽子、一件绿色老式外套、一个墨绿色大包,王家治还是那副“标志性”打扮。王老已经77岁高龄,但是仍然精神矍铄。采访中记者试图帮老爷子拎一下工具包,发现挺沉,有十几斤重,包中都是各种修家电的装备。王老最终还是拒绝了记者的帮助,“真不重,拎着这个到处走早就习惯了,有时候还要带好几个家电回家修呢……”
  “现在的生活呀,更忙了,基本一天都没得歇。”自从被媒体报道并被大家熟知后,王家治的生活似变而未变--依旧朴素地住行,依旧热心地助人,唯一不同的是,王老比以前更忙了,每一天,他不是在帮助人,便是在帮助人的路上。
  “每天早上在赭山公园修理,每周一下午去鸠兹家苑养老中心,周三在黄果山社区,周末上门服务……”说起自己的时间安排,王家治显得格外满足。对于王老而言,帮助他人是习惯更是爱好,已然成为他生活最大的一部分。“学雷锋做好事,为您服务。”这一句话不仅长期写在他工具盒的内侧,更是深深地刻在了老人的心头

    在红梅社区的工作室内,王家治正在整理家电,这些都需要他来一一修理。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芜湖站

  采访中,王老告诉记者,几年前老伴去世后,自己最大生活重心就是帮助他人,这样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每天早上4:30起床,按摩养生、烧水、做早饭,然后赶首班公交车去赭山公园;午饭一定要回家自己做,往往是一荤一素……当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位于东部星城的家时,老人过于朴素的生活还是让记者惊讶了一番。简单的居住环境中,最特别的莫过于原本客厅的位置已然成为一个“小型修理厂”,各种电器配件堆成了一座小山。面对记者的惊诧,王家治有些不好意思,“别人都说我这像个‘垃圾堆’……上次相亲找老伴,对方看见我家这样,都吓跑了……”老人笑着说:“没办法,很多东西不能扔,以后都用得到。”
  “我不抽烟不喝酒,只有两个爱好,最大的那个就是帮人修东西。”在生活中,王家治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爱好——养生。为此,王老经常会泡泡药酒,按摩穴位,翻阅养生方面的书,只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养生让我身体健康,才有资本去服务别人”。在老人的书房里,垒起来的厚厚几叠书中,除了养生保健方面的书籍,便是《电磁炉维修技能》、《新型电冰箱500例》、《新型洗衣机故障检修学用速训》等各种新技术学习的资料书。“学到老活到老。”王老告诉记者,时代在进步,各种新型家用电器越来越多,他必须不断地学习。
  “虽然我已经77岁了,但做好事一辈子不嫌老。”采访最后,王家治坚定地告诉记者:“只要身体允许,我一定会干到干不动的那一天……”

    (本网根据稿件古稀老人53载走街串巷献爱心、《古稀老人王家治助人为乐五十三载 做好事一辈子不嫌老等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芜湖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每天帮人修理小家电,这都是日常小事,但在历经时间的洗礼后,呈现出的便是无垠的大爱、大道理。纵观王家治老人几十年做好事的足迹,不难发现,这并非是他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而是他回报社会回报党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而这一行动一坚持就是53年。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没有在家安享晚年,而是每天东跑西颠的到处帮人修理小家电,并把这种爱的力量传递开来,这不仅是人情冷暖温度的升华,更是引领社会“真善美”风尚的好人正能量。

(责任编辑:梁艳红)

    【本网点评】

    ·以小家电为依托书写大文章
    ·用爱心谱写老有所为的精彩

微博转发进入微博话题:#好人365#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