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对结婚50多年的伉俪:现年90岁的离休干部、革命老军人蒋孔悌和83岁的妻子赵琴。从2010年起,两位老人用每月不多的退休工资,先后资助50多名困难家庭的学生读书,累计捐款50多万元。目前已有40个孩子大学毕业,其中13位继续攻读研究生,1名赴美留学。二老热心捐款,都不留名,只留下两位老人的姓,名叫“蒋赵”。 1.献出唯一“宝贝” 种下一颗慈善种子
赵阿姨和蒋老伯都是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党充满着深厚感情。赵阿姨还清楚地记得,1958年11月13日,还在浙丝二厂工作的她参加了厂里党组织举行的“献宝活动”。当时正是“大跃进”期间,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献出“宝贝”。 老人获得的荣誉。图片来源:中新网 然而入党短短4年的赵琴,只犹豫了片刻,便将手上的戒指摘下,冲上台去,第一个带头献出了“宝贝”。回忆起这段往事,赵阿姨感慨地说:“当时现场气氛特别热烈,大家都满腔热血,满怀激情地想要为党和国家做贡献。”而这件事,也在赵琴心中埋下了一颗无私奉献、回报社会的种子。 2.相互谦让 成就金婚52载
赵琴夫妇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虽然头发已花白,但精神依旧矍铄,在回忆与老伴的恋情时,一脸甜蜜的笑容。 3.化名“蒋赵” 开启慈善历程
经济状况好转后,夫妇两个每月的收入有了节余,他们便琢磨着怎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老两口与受助部分学生合影。图片来源:中新网 直到一年后的一次见面会,老两口才将捐助了40名大学生的事情告诉了他们的子女。子女们虽然不反对他们捐款,但却心疼老人为了省出这些捐款,对自己的苛刻。为了省出这笔钱,两位老人把每个月的退休金都存得紧紧的,不轻易花一分钱。“女儿说我们对自己像葛朗台,一块钱恨不得掰成两块花。对别人却穷大方。”赵阿姨边说边笑,“现在儿女们都资助我们,儿子每天给我们买菜,两个女儿则给钱,买衣服补贴我们。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也坚持不到现在。” 4.一封封信 表达感恩之心
老人把每一次慈善义举的凭证,汇款单、捐款收据,整理成厚厚的一本“慈善凭证”,记录着近年来老人们爱心的播撒。还有一本本相册和一叠厚厚的信函,那是这些孩子们写给老人的信,承载着美好的回忆。 两位老人翻看孩子们寄来的信、成绩单、毕业证书和照片。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上海站 这些朴实无华却又包含真挚情谊的信件,都是那些孩子们写来的,他们是就读于本市同济、复旦、交大等高校贫困大学生。为了让老俩口看清楚,信里的字有些甚至写成乒乓球那么大。 (本网根据《赵琴、蒋孔悌:八旬伉俪并肩慈善 5年捐退休工资50万帮助贫困学生》、《中国好人榜——赵琴、蒋孔悌》等稿件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上海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蒋孔悌和赵琴老人的生活并不宽裕,却总想着用并不丰厚的工资,去资助一批批寒门学子。为了这些孩子,他们省吃俭用,尽一切可能帮助孩子们完成学业。两位老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物质可不一定富有,但只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爱心,精神就一定可以富足!二老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力所能及”,他们就是这样用博大的爱心,筑就了许多贫困孩子的美好人生之路;用平实的行动,践行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党的无限忠诚。 (责任编辑:梁海燕) 【本网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