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她捐出的善款累计近2000万元,帮助过的孤寡老人、孤残儿童和贫困大学生足有上万人。她说,创业虽然苦,但巧的是从未缺过扶贫的钱,一切像是“老天早就安排好的”。在她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而她却一直退避社会的关注与赞许,始终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就像伺候自己的父母,做得再好,也不期待鼓掌。 贾秀芳(左一)给贫困户送生活用品。图片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1.10年打拼打工妹变企业家 靠“傻气”和“良心”赢得尊重
贾秀芳完全不介意有人依然叫她“傻姐儿”。她爱美,可那双手总是厚实粗糙,上面写满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扶贫故事,写满了她那段广为人知的生意传奇,也烙印下她笑对困境、坚持要闯一番名堂的倔强与力量。 贾秀芳给脑瘫儿童送慰问品。图片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当时,汽车厂周边像贾秀芳这样的代理商不下5家,不到20岁的贾秀芳居然成了代理商,引起“圈内”一片不服声。“傻姐儿”暗暗使劲儿:“越是看不起我,我越要干出点儿名堂。”别人卖一台小解放车要赚上千元,她只赚几百块就放货,每次还给买车的客人装一袋大米或一桶豆油。如此以诚待人,让她的客人越做越多,1999年,她开办了轻型卡车经销点,同年注册了哈尔滨市博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2. “弄丢”苦命一家人 她义无反顾踏上扶贫之路
在很多熟悉她的人看来,穿着朴素,说话和蔼的贾秀芳和她亿万身家的“大老板气质”毫不沾边。财富有千万种使用方法,贾秀芳却偏要拿来做扶贫,而且默默十几年,对媒体总是退避三舍。连她自己很难讲得清为何会坚持至今。“有时就像上了瘾,戒都戒不掉。”她常说:“可能也是因为在我心里,始终有那么个遗憾。” 贾秀芳捐款5万元帮助白血病大学生。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哈尔滨站 两年后的一天,她提着大包小裹的生活用品闯进空荡荡的院子,才发现这苦命的一家人搬了家,与贾秀芳彻底失去了联系。“遗憾,到现在还惦记着。”直至现在,走在街上,只要看到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贾秀芳都错以为是那孩子回来了…… 3.当上200多个孩子的“妈”15年扶贫帮困温暖千万人
每年母亲节,贾秀芳都能收到好几捧来自“儿女”送来的鲜花。故事还要追溯到2012年5月。那是贾秀芳第一次参加市残联的活动,台上的几名脑瘫儿童艰难地控制着不听使唤的四肢,努力让自己的表情不那么怪异,台下的贾秀芳哭得稀里哗啦,别人都进行活动下一项了,她还坐在那里哭,最后冲上去一把抱住了这几个孩子,挨个往孩子兜里塞钱,并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为他们做点儿实事。” (本网根据《“善姐”贾秀芳15年扶贫路温暖整座城》、《从“打工妹”到企业家 14年捐款1500万元帮助上万人》等稿件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哈尔滨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一个从农村因生活所迫来到城市苦苦打拼的姑娘,经历种种努力最终成为了知名企业家。财富的迅速积累并没有让她“变身”贵族乐享生活,而是将帮困济贫当成了自己的第二职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一件件貌似小事的善举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一种人生大爱。正是如此,我们看到她的事迹才会觉得如此温暖,如此感动。建设文明社会,需要正本清源,需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能做就做”是文明社会难能可贵的“善行”,积德行善,不求“掌声”。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会形成强大的动力和正能量。
(责任编辑:王楠)
【本网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