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常革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扣和林村普通农民,是一位残疾人。37年前,温常革从哥哥手中接过理发的推子,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为本村的大人、孩子义务理发,一理就是37年,累计义务理发2万多人次。在当地,残疾人温常革的故事被乡亲们广为传颂。 温常革正在为孩子理发。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赤峰站 1.小伙儿主动请缨学理发 挥舞小推子一干37年
1978年8月5日,温常革的哥哥温常林接到镇里的通知,让他去镇卫生院上班。这应该说是个喜事儿,但有一样儿也令人犯了愁,平时给乡亲们剪头这个差事就得停了。当时,温常革才刚满20岁,身体又有残疾。他在14岁时得上了膀胱结核,不但没有根治,治疗时又患上了药物性耳聋,一直没有好。“不碍事的,哥哥你就放心上班去吧,这段时间我在你旁边偷着学剪头,整个差不多了,推子不能停,我来干!”温常革很自信又十分爽快地请缨。也正是从这次开始,他接过了义务为乡亲们理发的接力棒,挥舞着小推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默默地服务着众乡亲,一干就是37年。 现在,空闲时,老哥俩到一起谈到为大伙儿剪头这事儿,哥哥还打俏皮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没白传授,弟弟比俺做得要好得多呢。我现在退休了,可以给你义务当小工了。” 现已退休在家的哥哥经常去温常革家,有时为他打打替工。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赤峰站 2.不怕脏不嫌累不要钱 不拿乡亲当外人
2015年2月20日,温常革家的小屋子里,人头攒动,大人小孩,炕里的、地上的,一拨又一拨。原来,快过年了,左邻右舍的尤其是放假的学生们,蜂拥而至,来排班儿剪头。营子西头儿13岁的二嘎子笑嘻地说:“温爷爷剪头就是不薅不疼,又赶时尚呢。” 早些年,在农村,多数家庭不是一个孩子,大人农活儿忙,根本没时间好好打扮孩子,有的孩子头发长到盖住眼睛也顾不上剪。遇到这种情况,温常革就主动到孩子家里去理发。 每到过年的时候,屋子里总是挤满了老人和孩子等候理发。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赤峰站 3."给亲人们剪剪头是举手之劳" 风雨不误暖乡亲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温常革每月定期或不定期上门服务。2007年3月5日,村里因患脑血栓身体瘫痪的李清有医治无效去世了,温常革很痛心,为他理了最后一次发。而在此前,他就已经为李清有免费上门理了7年发,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清有的女儿感动地说:“温老爷子已经成了我爸的义工了,每次都是不请自到,多不容易啊!每次想张罗给点钱,表达一下心意,他也总是婉然拒绝。” “老温头,他是我的好友,也是我的恩人。23年来,他每俩月为我剪一次头,风雨不误。给钱也不要,总是一句话‘老哥们儿,应该的,不讲钱儿’,我算摊上了一个知疼知热的老哥哥。”同村长年生病、行走不便的林广友眼含热泪激动地说。 温常革到行动不便的林广友等人家里为他们理发。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赤峰站 温常革骑车三四里为正在输液的薛荣廷老人理发。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赤峰站 2005年9月3日,温常革82岁的老母亲患脑出血瘫在炕上。他一边耕种11亩农田,一边照料老人,直到2010年2月18日老人安详地走了。这5年多里,在纷繁复杂的家务和劳作压力下,他也始终没有耽误为乡亲们理发。 2014年4月,敖汉旗开展机关干部大下乡活动,恰逢拖着病身子的温常革给屯子里5位70多岁的低保户挨个儿上门理发,现场给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教育课。60岁的村民李国忠说:“老温是个好人啊,这些年理发一直没间断过,从没有过一次抱怨。只要你吱一声,他不管多忙,总是爽快地答应,还一分钱不要。到现在,少说理发也有2万次了,如果要按平均每人2元钱收费的话,也有四五万元了!”而温常革每当被问到给乡亲们理过多少次发了,他总是说:“记这个干啥?算个什么事儿嘛。这些年,我一个单身残疾人,平日里,乡亲们没少帮俺种地、拉庄稼、打场、购置农机具,给亲人们剪剪头是举手之劳,怎值得一提呀!” 2015年2月12日,赤峰市敖汉旗委宣传部文明办工作人员看望慰问了温常革,并送去1000元现金。老人非常感激地说:“我要用这些钱更换和填补一些理发器具,一方面剪着也舒服了,另一方面剪得更快了。”温常革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何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用这把小推子服务众乡亲。 编辑点评
温常革,一位再平凡不过、又朴实无华的农民兄弟。37年如一日,拖着一个残疾的身体,只是为了感恩,给众乡亲们理发,永不懈怠,分文不取。这是一种乡情、一种奉献。“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他用近40年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话。有时候,一个人无须有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只需要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最本质的事情,就足以让人生绚丽无比,温常革就是这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