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地税局干部谢增发退休后,放弃城里舒适安逸的生活,回到养育他的故土——威宁自治县麻乍乡二田坝村,养猪、种地、种树、种草,将每年几万元的退休工资用来周济村民、资助学生、植树护林、修建进山道路……爱心洒满了故乡,当地村民都称呼他“活雷锋”。 1997年,谢增发回乡下照顾因病瘫痪在床的母亲。从那年开始,十多年来,麻乍镇二田村、双河村条件困难的人家几乎都得到过他的资助。仔细算来,他借出的账目至今可查的达700多笔,累计52000多元。他也被称为山沟里的 “草根公益家”。 1.地税干部退休后反哺家乡 慷慨借钱周济贫困乡亲
顺着威宁县麻乍乡二田村麻窝沟一直往上走几公里,走到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时,就到了谢增发的老家。这里前面是山,后面是山,左面是山,右面还是山。大山包围下唯独有一间土石房子,距离最近的人家都要走两公里,寂静的山里除了各种鸟鸣,就是几声狗叫声。 2001年深秋,光荣退休的谢增发没有留在县城养老,而是离开深爱着的妻子和儿女,毅然回到二田坝这个偏僻的家乡。他说:“人生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前四十年我好好为国家工作,六十岁后我要回家侍候我年迈的爹妈。” 热心助人的谢增发。图片来源:贵州文明网 在老家,谢增发和乡亲们和谐共处,热心帮助村民。凡是谁家需要帮助,谢增发就伸出援助之手,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慷慨借钱周济村民。借给乡亲们的钱从不要利息,也不主动要还,村民们若是记起来,就主动还他,若是时间太久记不起来,也就算了,至今未还的有很多。 十多年来,二田村、双河村条件困难的人家几乎都得到过他的资助,时间长了,借给了谁?借了几笔?借了多少?连谢增发自己也数不清楚了。 仔细算来,他借出的账目至今可查的达700多笔,累计52000多元。其中,有的钱用来帮助农户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了,也有的钱用来资助乡亲治病、办老人丧事、建房的,还有资助山里孩子读书的。 2.爱心资助贫困孩子读书 慷慨救助困难村民就医
“我们这些地方文化层次落后,有些孩子读到四、五年级就辍学回家了。特别是女孩子,十几岁就结婚生子,我看到很痛心。”这是老谢选择继续留在大山里的另一个原因。 “如果没有他的帮助,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初中时得到谢增发资助的李继永感激地说,李继勇如今在昆明创办了一家网络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他说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多亏谢老的帮助,让他完成了学业,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2011年正月初十,麻乍乡双河村的小伙王雄和父亲去耕地,一不小心王雄被耕地机刮伤手臂和脚,造成骨折。紧要关头,王雄父亲第一个想起了热心助人的谢增发,于是打通谢增发的电话。 谢增发查看王雄手臂的康复情况。图片来源:贵州文明网 每当村里有乡亲患病,谢增发就慷慨借给他们医疗费用,并当义务导诊员,把患病乡亲送到县城医治。患者家属或是患者接近康复了,他就把乡亲带回在自己县城的家里住宿或等候康复,大大减少了患者治病的院外费用。 3.义务种林护林 他让昔日荒坡变成山林
初春的麻乍乡二田村,山沟里的各种果树开花发芽,山头上的松树绿绿葱葱,鸟儿在林间嬉戏歌唱,一派生机盎然。 十多年来,谢增发累计种树20余亩,义务管护天然林500多亩、天然草场800亩,是一名实实在在的义务“护林员”。十几年的努力,让旧日生态破坏石漠化严重的多少个山头变得郁郁葱葱,昔日的荒坡也逐渐变成了森林。 2007年,谢增发在村里试种的野苦菜(中药材)取得成功,一石激起千层浪,次年,由村民联办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在二田村、双河村两村种植中药材上千亩,其中野苦菜就占了70%,这也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突峰兀立的山梁下,没有进山道路,运输靠人背马驼,二田村、双河村百余户人家举步维艰。 编辑点评
谢增发扎根于乡村,他的事迹没有可歌可泣的影响,却点点滴滴融入乡村生活。这些看似普通的事情,却给乡村里重病的父老乡亲带来了生的希望,让失学的孩子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不管是借钱给贫困的村民解决实际的生活困难,还是帮助贫困的乡村学子,或是救助受难的村民,他总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心一意为民谋福利。 (责任编辑:孙茜) 【本网点评】 |